】 【打 印】 
把握好糧食進口規模節奏
http://www.CRNTT.com   2022-01-24 08:42:26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國際航運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造成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國糧食進口量突破1.6億噸,這對於穩定國內糧食供應、優化供給結構、調劑餘缺起到了重要作用。合理把握糧食進口規模和節奏,防範和化解國際市場可能帶來的衝擊,這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話題。

  “適度進口”是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我國在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環境、糧食供求格局、國際市場貿易條件的基礎上作出的理性選擇。我國人多地少,立足國內資源,已經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大豆自給率偏低,玉米產不足需,優質小麥、大米供給不足,適度進口糧食有利於優化供給結構,彌補結構性短缺,調劑國內餘缺。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共振之下,當前我國糧食進口面臨諸多挑戰。

  從糧食貿易量來看,疫情發生以來,各國普遍增加糧食庫存,積極鼓勵糧食進口,全球糧食貿易量連續兩年創新高,但全球糧食貿易量仍然有限,再加上一些糧食出口大國為了保障國內糧食安全限制糧食出口,糧食進口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

  從進口趨勢看,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糧食進口量不斷創新高,不僅有可能會衝擊國內糧食產業安全,而且國際糧價波動容易傳導至國內,帶來穩物價方面的壓力。

  從進口結構看,大豆進口雖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其進口比重呈下降趨勢;穀物進口比重不斷上升,其中,玉米、大米和小麥三大主糧淨進口呈現常態化,特別是玉米進口量已連續兩年突破進口配額。

  從進口來源地看,我國糧食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很容易受制於出口國政策、產量變化等因素。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我國一直強調毫不放鬆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在人多地少的國情之下,我國一方面要立足國內,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適度進口糧食,利用國際市場解決國內糧食結構性短缺矛盾,並且把握適當比例,控制好規模和節奏。此外,還要積極鼓勵國內糧食企業“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定價權的國際大糧商,推動糧食進口來源地和品種的多元化,掌握進口的穩定性和主動權。

  與此同時,我國須始終高度重視國內糧食生產,不斷完善糧食儲備制度,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牢牢掌握國內糧食定價權。針對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糧價大幅上漲的問題,國家採取強化糧食生產、用好儲備資源和增加進口等“一攬子”保供穩價政策,引導國內糧價回歸合理區間,暫時保持了國內糧價的基本穩定。應看到,我國石油、天然氣以及鉀肥等大宗商品價格對外依賴程度高,需要警惕國際資本通過炒作能源價格和鉀肥價格,推高化肥價格,倒逼國內糧食價格上漲。對此,應多措並舉,進一步做好有效應對。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