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出口信用保險需加力護外貿
http://www.CRNTT.com   2022-01-26 09:15:44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規模與質量穩步提升。與外貿喜人形勢相匹配的是同期出口信用保險的搶眼業績,承保金額8301.7億美元,同比增長17.9%。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政策性作用更加明顯。應該說,去年中國外貿的良好態勢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保障密不可分。

  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推動本國出口貿易,保障出口企業收匯安全制定的一項政策性保險業務,屬於國際慣例。雖然我國出口信用保險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並不緩慢。自2015年起,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總承保規模和主要險種規模一直在國際官方同業機構(ECA)中排名第一,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保持領先。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年度承保金額連續跨上4000億美元、5000億美元、6000億美元台階,業務基本覆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

  出口信用保險有如此強大的保障能力緣於國家政策的鼎力支持。不僅出口信用保險被納入了外貿法,而且從2015年開始,《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七年明確提及“出口信用保險”相關內容。特別是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作出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一路的政策綠燈,使得出口信用保險能夠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出穩外貿的重要作用。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當前中國外貿發展仍然面臨著國際貿易摩擦、疫情反覆、物流緊張等諸多錯綜複雜的挑戰。要進一步發揮穩外貿的作用,出口信用保險還需加快提升政策保障水準和高質量服務能力,以更有效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精准支持企業發展。這不僅是擺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承擔者——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面前的大課題,也是擺在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制定和監管部門面前的大課題。

  對監管部門來說,宏觀層面向好的政策環境,還需配套操作性強、科學合理的落實措施。由於出口信用保險屬於政策性保險制度,其保障更多地體現在大型外貿項目上,比如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大型海外投資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合同條款複雜、融資金額巨大、執行期長,信用風險很高。如何通過制度進行有效監管,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發生率,是對監管者創新力和應變力的一種考量。尤其是面對近年來複雜多變的海外市場和更迭升級的外貿交易方式,監管者務必要擴大視野,深刻洞悉外貿市場變化,並不斷更新監管手段。

  對中國信保來說,則需要做出更多的創新設計,比如如何與銀行合作,給企業帶來融資便利。疫情之後,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成本增加、資金周轉緊張,雖然中國信保加大了貿易融資力度,但相比外貿企業需求還遠遠不夠,銀保深度合作創新顯得更為迫切。又比如亟待圍繞內外貿一體化、供應鏈一體化、服貿貨貿一體化等進行承保政策創新,支持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質量和水平等。

  穩外貿是一項長期的保障任務,只有緊貼國際市場,高質量服務企業,出口信用保險才可能更好擔起護航外貿的政策使命。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