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社) |
(三)
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韵……大風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脈涵養了巍巍中華。翻開中國歷史長卷,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在歷史風雨洗禮中,中華民族守常達變、開拓進取,中華文明推陳出新、賡續發展,造就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中華文脈。
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放在文明傳承、時代進步和世界發展的大視野中進行觀照,強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大課題。這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提出的對待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和原則方法,回答了“傳承和發展什麼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等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們在新時代賡續中華文脈、發展中華文化指明了方向。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照單全收、簡單複古,而應採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與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中華文脈之貫通,通在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更通在結合時代新發展新語境,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表現形式和生命活力。
新時代文化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是根本價值取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題中應有之義。賡續中華文脈,一個重要支撐就是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擦亮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採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呈現方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和日常生活,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印刻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才能不斷增強國民的志氣、骨氣、底氣,用文化之光開啟美好生活之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中華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國際社會日益關注中國、希望了解中華文化。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各國文明的養分,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能推動各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書寫人類文明新篇章。
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迸發,呈現“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生動景象。以創新方式探尋中華文化寶藏,《典籍裡的中國》《中國詩詞大會》《唐宮夜宴》等電視節目廣受青睞;幻化於《千里江山圖》,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向觀眾展現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演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栖居,“國風博主”們的寫意生活備受海內外粉絲追捧……
“又踏層峰望眼開”。新時代的中國,中華文脈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光大,中華文明日益彰顯旺盛而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