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春節警惕 “舌尖浪費”回潮
http://www.CRNTT.com   2022-01-26 11:37:50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網評:春節警惕 “舌尖浪費”回潮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胡宇齊

  春節臨近,親朋聚會熱絡,商務宴請密集,“舌尖上的浪費”又大有抬頭之勢。中國社科院相關調研顯示,城鄉婚宴酒席浪費40%以上,出生、百日等“事件性宴聚”浪費30%左右,商務宴請浪費30%至40%,朋友聚餐浪費40%左右。

  敬天惜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年,隨著“光盤行動”持續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已有法可依,簡約適度也成為一種“新食尚”。但何以宴請還是浪費重災區?可能有某些餐廳提醒勸阻不到位、相關執法力量有限等多重因素,但說來說去,最無法繞過的,恐怕還是某些人的“面子”心結——宴席上請的不是飯,而是體面;若飯菜掃淨,或剩菜打包,就好像請不起一頓飯似的。在此心理驅使下,節約適度成了小氣寒酸,哪怕向來勤儉持家之人,請客點菜也必以“吃不完”為標準,婚宴不能比別人家差,商務宴請更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如此“趕潮流”“講排場”“興攀比”,搞得“剩宴”比比皆是。

  “‘面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想還好,一想可就覺得糊塗。”仔細咂摸,餐桌上的“面子浪費”更是糊塗透頂。一則,糟踐食物既不尊重勞動,也嚴重浪費資源,絕對是“恥”而非“榮”。二則,以“吃不完”“扔得起”表達“很熱情”“有臉面”,與簡約適度、綠色環保的現代生活理念相悖,怎麼看都“土得掉渣”。事實上,不少人在做“主家”的時候“不計成本”,但輪到當“吃客”時也都曾表達過對於浪費食物的可惜。道理既然都懂,又何必自欺欺人,彼此綁架呢?

  平心而論,講求面子無妨,但也要看怎麼講,以浪費充面子,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其實是一種很低端很掉價的“熱情”,丟的是賓主雙方的臉。狠刹餐飲浪費,關鍵就是要講清楚這個道理,浪費實際沒面子,適度方才有面子。當下,某些地方的紅白理事會制定規約,對浪費嚴重的宴請公開通報批評,給予文明節約的宴請表揚和鼓勵,就是要樹立起正確的導向。另一方面,在攀比浪費的惡性循環中,每個人都可以是文明“變量”。破除“面子”迷思並沒有想象中那般困難,做客人時,提醒主人“吃完再點”並自覺“光盤”;做主人時,大大方方按需點菜並將剩菜打包。當更多人選擇解綁而不是加碼,“以浪費充面子”之風就有望止息。

  俗話說,惜衣有衣,惜食有食。“碗淨”寓意著珍惜,是指對食物的尊重,對制食人的感恩,對自然饋贈的敬畏。新春佳節本就是感悟傳統、祈福祈願的時刻,當此之時更要講講節約是福、“碗淨福至”的老理兒。誠意待客、理性待客,清清爽爽、賓主盡歡,這才是有裡兒有面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