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在未來產業發展中應走在前列
http://www.CRNTT.com   2022-01-27 10:31:16


 
  第二,類腦計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而現有的計算模式存在算力的“天花板”,根據國際半導體協會預計,類腦計算和量子計算是最具潛力的兩大顛覆性計算技術。根據國際IT技術咨詢公司高德納分析,類腦計算預計在2024-2029年間達到技術成熟期並實現大規模商用。中國類腦計算研究成果數量、質量均已接近美國並在部分領域形成了領先優勢。未來,類腦計算技術有望在“兩端”率先實現應用,一是應用終端,讓人工智能產品更智能、更低功耗;二是服務器端,通過大規模集成實現高算力,可以為神經科學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系統,以及探索大腦工作機理的新實驗手段。

  第三,量子科技。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高密度、低能耗量子存儲設備給信息存儲帶來巨大想象空間,而基於此的大數據發展也將突飛猛進,量子計算會顛覆性提高信息運算處理速度,量子通信會大幅度提升通信安全性,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會在未來數字時代和萬物互聯時代有著廣泛的應用。全球主要科技強國近期均出台了國家層面的量子信息技術戰略計劃。2020年10月7日美國發布的《國家量子信息科學戰略投入的量子前沿報告》宣布,歐盟2016年推出“量子宣言”旗艦計劃,德國、法國等歐盟成員國簽署了未來10年開發和部署歐盟範圍內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的聲明。在量子領域,我國首台量子原型計算機“九章”成功面世,“墨子號”實現全球首次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已能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可將兩個磷原子構成量子點放置在13nm間距上。未來10年在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中,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將會整體進入世界第一陣列,有些研究方向甚至會扮演引領角色。

  第四,合成生物。合成生物學被認為將帶來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美國將其認定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六大戰略性技術,合成生物學在2019年被美國列入技術封鎖清單;歐盟對於合成生物學的投入占到研發總投入的三分之一。在過去約20年的發展歷程中,美國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總體上處於領先地位。我國也將合成生物學列為戰略性前瞻性的重點發展方向,並且設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專項。許多以傳統化工、醫藥產品開發為主的企業也將目光投向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目前最為廣泛的應用就是人工細胞工廠,生產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包括生物燃料、可降解塑料、藥品等。

  第五,氫能產業。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正在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能源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各國制氫技術路線重點圍繞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化石能源制氫+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進行項目示範和產業布局。此外,針對燃料電池汽車終端應用場景,開展氫氣純化與氫氣品質研究工作,確保氫氣高品質供應。我國在CCUS技術集成、海底封存和工業應用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且CCUS大規模示範項目數量和整體規模均遠低於發達國家。利用太陽能來分解水是一個主要研究方向,世界上有50多個實驗室在進行研究。

  國企在未來產業發展中應走在前列

  第一,加大研發投入。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基礎理論突破,發展過程具有較強不確定性,發展結果具有較大的外部性。因此,這需要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國家隊加大投入,容錯糾錯。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我國科技實力已經從“跟跑”“並跑”不斷向“領跑”超越,一些領域進入了無人區,我國必須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國有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特別是中央企業擁有數量眾多的研發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擁有兩院院士248人,必須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發揮中堅作用,努力在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上牢牢掌握主導權。國有企業應該持續不斷地加大研發投入,久久為功,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布局鍛造一批基礎應用技術、前沿技術、長板技術,積極探索發展未來產業。

  第二,改革投資機制。由於未來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對它的投資存在較大風險,如果按照傳統的投資考核制度、投資風控標準以及投資責任追究辦法,國有企業就很難進行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一是出資人要完善對國企的考核機制。當前出資人對國有企業考核指標仍然以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等當前和顯性指標為主。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專利數量、高技能人才占比等事關長遠、可持續的創新指標,或者重視不夠,或者權重很小,亟須根據各地各行業國企實際情況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加以建立和完善。對大型國企,尤其是科技力量雄厚、流動資金充沛的國企,應允許他們審慎進行天使投資、VC和PE投資等。二是國企自身要完善投資風控標準。投資項目選擇要把創新指標放在重要位置上。從世界資本市場上看,許多大型科技公司開始贏利能力並不好,甚至是虧損的,但不影響它們成長為世界領先公司之一,如美國的Facebook、特斯拉等。國企在投資時,一定要關注科技創新指標和未來市場規模,尤其是研發經費占比,主要人員的專業履歷背景等。三是加快落實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更是如此。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基於聰明的設想出現的創新數量極大,哪怕成功的百分比比較小,仍然成為開辟新行業、提供新職業、給經濟增添新的活動面的相當巨大的源泉。未來產業的特性決定了國企投資未來產業失敗概率較大,可能造成實質性缺失。因此,要不斷完善相關的容錯糾錯機制,並加以落實,才有可能使國企提前謀劃布局未來產業,並加大投資力度。

  未來已來,國企對未來產業的投資就如為明天的發展種下了太陽。當前,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國企在未來產業發展中不能只看腳下,而要仰望星辰大海,勇擔使命,走在前列。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贇(作者單位: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國資研究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