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冬奧籌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http://www.CRNTT.com   2022-01-31 10:09:56


1月21日,塗裝“瑞雪迎春”的冬奧列車駛過河北張家口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當日,冬奧列車開啟賽時運輸服務。(來源:影像中國)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新春佳節臨近,冬奧大幕將啟。“冰絲帶”“雪游龍”……一座座造型優美、氣勢恢宏的場館設施展示在世人面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謀劃冬奧場館賽後利用,將舉辦重大賽事同服務全民健身結合起來,帶動首鋼、延慶、張家口等重點區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

  6年多來,發揮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牽引作用,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謀劃冬奧場館賽後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新建場館還是場館改造,都要注重綜合利用和低碳使用,集合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等多種功能。

  坐落在北京中軸線上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北京賽區標誌性場館。館內採用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設計,其中外圈的400米冰道將承擔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場芯部分特意設計兩塊標準冰場,可同時容納2000人上冰,在賽後能用於舉辦冰上培訓和娛樂活動。

  延慶賽區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是國內第一條符合冬奧會標準的雪車雪橇賽道。該賽道最大落差約150米,滑行時速可超過130公里,甚至還有360度回旋彎道。賽道預留了大眾體驗出發口,便於冬奧會後在專業安全保障前提下,大眾體驗雪車雪橇項目。

  在冬奧籌辦過程中,一些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改造升級,煥發新的活力。“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具備冰上、水上賽事以及大型活動的承辦條件,可實現四季運營;五棵鬆體育中心只要6個小時就可以實現“冰籃轉換”;國家體育館有了新昵稱“冰之帆”,場館照明系統還能切換成籃球、體操、馬術等其他比賽模式。

  大型體育賽事的場館賽後利用是一個難題。中國建設者精心打造的一系列場館設施,兼顧賽時需求和賽後利用,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典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