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圖書出版助力生態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22-02-01 11:02:38


  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據福建日報報道,生態意識的養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將生態保護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需要長期的生態教育。在推進生態教育的過程中,有多個行為主體可以發力,圖書出版是其中重要一環。

  “博物達人”張辰亮是網絡上十分火爆的科普人物,這位為神奇自然寫下簡單筆記的“科學網紅”,以其淵博的自然知識和幽默的講述風格吸粉無數,成為絕對的流量擔當。他的《海錯圖筆記》的暢銷,讓我們看到,一部好的圖書,可以極大激發人們對於海洋生物的興趣,生態保護的種子或許就由此種下。

  張辰亮火爆的背後,也折射了近年來一個重要現象:人們對自然知識的渴望和興趣。

  這是令人欣慰的事。正如動物行為專家珍·古德所言:“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渴望了解大自然,了解我們身處的環境以及自然生態物種,是進行生態教育的極好契機。圖書,正是進行生態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工具。它把分散的生態知識聚集起來,製作成不同的文化產品,以腳本、讀本的形式,為不同人群的生態教育提供知識服務,起到了聚集知識、傳播理念的作用。

  福建是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不但有水土流失治理經驗、河長制、林權制度改革等,在生態出版方面也先行一步。

  如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旗下的海峽書局,從2008年開始便重點打造“生態出版”品牌。他們始終堅持“世界格局、中國高度、關注福建”的定位,陸續出版了《中國鳥類圖鑒》《中國蝴蝶圖鑒》《中國金魚圖鑒》等生態圖鑒,多次榮獲中國出版最高獎之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出版了《福建鳥類圖鑒》《武夷山國家公園鳥類圖鑒》《龍栖山鳥類圖鑒》等,展示了我省生物家底;出版的《采昆蟲 做標本》《毛毛蟲變蝴蝶的奧秘》等科普讀物,更是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並在此基礎上,建成“中國自然百科數據庫(獸類、鳥類、金魚、甲蟲)”,匯集了大量自然生態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並通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網公益開放;打造“識鳥家”小程序及APP,可識別全國1400多種鳥類……目前,他們在完成約半數的陸生高等動物出版布局之後,又策劃了“中國水生出版工程”,計劃出版一系列以海洋為主的水生動物圖鑒,為建設海洋強省、發展藍色經濟添磚加瓦。

  這些圖書出版及數字化產品的打造,一方面是在為中國的自然生態摸家底、建檔案,進行數字化建設,另一方面也是為我們的生態文明教育打基礎、供知識、優氛圍,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於人們生態意識的提升,持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系列大型生態圖鑒的出版,匯集了大量物種數據,達到了“展現中國生物之多、之全,便於研究生物編目、保護和科普,服務科學研究、生態保護之需;展現中國生物之美、之特,為開展生態教育做好知識儲備,打下良好基底”的目的。

  我省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政府相關政策的實施,還需要進一步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意識為行為指引。借助我省在生態出版方面的優勢,可以探索生態教育先行示範的工作。如利用這些已經建成的物種資源數據庫,在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廣泛應用,成為生動活潑的案例;可以在課堂、博物館、自然保護區等場所廣泛展示,達到最佳的科普效果,喚起社會關注、民眾保護之心。

  圖書,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翻開一本書,便是打開一片廣闊的自然世界,從這裡開始,啟發自然意識,樹立生態觀念。要讓生態意識內化成每一個人自覺遵守的價值觀,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合力。借助我省在生態圖書出版方面的先行力量,做好自然科普推廣,傳播自然科學知識,豐富生態教育形式,值得期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