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村裡變化大 生活有奔頭
http://www.CRNTT.com   2022-02-04 16:55:03


 

  次灘村是個百年古村,寧靜安逸,卻也曾因閉塞而貧困。20年前,胡詩澤考上外省一所大學,鄉親們幫他籌集到了上大學的錢。畢業後,胡詩澤進入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多年來他一直惦記著回報家鄉。

  2015年,胡詩澤返鄉,看到村裡空置的老房子、蜿蜒而過的龍州河,他眼前一亮——“這不就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優質資源嗎?”

  2016年,胡詩澤和幾名返鄉大學生在次灘村辦起民宿,村民們也紛紛加入。生意漸有起色,但也出現了新問題:遊客多了,村裡的廚餘垃圾也越來越多。

  正為此事苦惱時,胡詩澤在一次訪學交流中,接觸到了“生態肥製作”這個概念。

  “用紅糖水、果皮加上廚餘垃圾,發酵後形成生態肥。不僅能改良土壤、節約成本,更關鍵的是能讓鄉村垃圾減量。”思路一變,豁然開朗。免費送塑料桶、辦班教授方法、組織返鄉大學生幫村民收集垃圾……在胡詩澤的帶動示範下,這些方法得到越來越多村民的支持。

  “用廚餘垃圾做生態肥,可動物糞便、落葉秸秆咋辦?”一次講座上,有村民給胡詩澤出了道難題。胡詩澤團隊中農學出身的返鄉大學生羅振華,為此專門向專家請教,學習堆肥製作技術,吸引了30多戶村民參與。“通過堆肥,每戶每年能省好幾千塊的化肥錢呢!”羅振華說。

  如今,村裡垃圾少了,環境美了,胡詩澤和村民們的民宿生意越來越好。村民用集存的果皮、廚餘垃圾制成生態肥,改良了土壤,椰子、檳榔的產量和品質更高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