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小麥抗白粉病育種取得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22-02-12 17:07:08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道,抗病性與高產量兼備,是農業育種的一大難題。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日前成功破解了小麥既抗白粉病又確保生長和產量正常的基因奧秘,並使主栽小麥品種快速獲得廣譜抗白粉病的優異性狀。

  這一成果10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該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背後的科學機理是什麼?基因組編輯育種彰顯出怎樣的優勢?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研究團隊成員。

  尋找“魚與熊掌兼得”的“金鑰匙”

  小麥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世界範圍內危害小麥生產的重要病害,重病田減產可達40%以上。培育抗白粉病的小麥品種,對於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受限於自然法則,農作物抗病性與高產量往往難以兼得。

  “這反映了病原菌的狡猾。”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高彩霞介紹,病原菌的成功侵染需要利用植物感病基因,感病基因的突變通常能夠賦予植物廣譜持久的抗病性,但往往也會給植物生長發育帶來多種負面效應,這一特性極大限制了感病基因在植物抗病育種中的應用。

  早在2014年,中科院研究團隊就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定向突變小麥的感病基因MLO,獲得了對白粉病具有廣譜持久抗性的材料,但該小麥mlo突變體表現出白粉病抗性的同時,也出現了早衰、植株變矮、產量下降等負面表型。

  此後,研究團隊一直不斷探索如何在抗白粉病育種中進一步利用MLO基因,從而實現“魚與熊掌兼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