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電力市場建設需完善頂層設計
http://www.CRNTT.com   2022-02-14 08:58:25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2022年是我國開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第七年。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並明確提出將在2025年、2030年分兩個階段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作為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之一,此次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按下“快進鍵”,標誌著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近年來,我國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得到穩步有序推進,多元主體市場競爭的格局初步形成。最顯著的變化是,市場化交易電量大幅提升。有統計顯示,2021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達3.7萬億千瓦時,這一數字差不多是2015年的近7倍,特別是以山西為代表的首批電力現貨試點地區,已實現了現貨市場長周期的連續運行,市場在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顯著增強。

  不過,去年下半年部分地區出現的“拉閘限電”“有序用電”現象,至今讓不少人無法釋懷。從表面上看,電力供應偏緊是導火索,但從根本上看,煤電價格倒掛才是主因,而煤電“頂牛”之所以長期得不到解決,原因之一就是煤價與電價之間缺乏有效的傳導機制。

  事實上,上述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步凸顯,電力行業發展不可避免地要直面市場體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規則不統一、跨區域交易壁壘等現實矛盾。破解上述問題,必然要從更高層面去統籌規劃、完善頂層設計,在更大範圍內實現電力資源的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

  與此同時,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通過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來推動能源低碳轉型,也是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未來,我國加快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進一步提高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滲透率,而我國清潔能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受區域電網負荷強度限制,其整體消納程度不高,“棄電”現象時有發生。在此背景下,加快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有助於通過市場價格信號引導清潔能源的科學布局、高效利用,有助於調動市場各方積極參與到促進清潔能源和電力系統供需平衡中去,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從國際經驗看,統一的電力市場會有效促進電力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升級,在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將會推動市場交易走上更加規範的發展軌道,從而對電力行業整體發展形成正向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國電力市場改革已從向歐美國家學習借鑒的初級階段,轉向了深化改革創新的探索階段,未來改革所面對的可能不僅僅是深水區,甚至還會是無人區,對此須提前做好準備,結合我國國情,因地制宜抓創新、謀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電力關係國計民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但無論電力多麼重要,它歸根結底仍是一種商品,仍需要遵循電力運行的客觀規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一方面,要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還原其商品屬性,通過發揮價格信號燈作用,形成有利於成本疏導的價格傳導機制;另一方面,要打破電力行業現有的路徑依賴和利益壁壘,更好地發揮其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這不僅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目標指向,也將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