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以法治促文明,讓安寧常相伴
http://www.CRNTT.com   2022-02-14 11:26:23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網評:以法治促文明,讓安寧常相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彭訓文

  正在午休,卻被樓下商鋪的高音喇叭吵醒;走在路上,被機動車巨大的轟鳴聲嚇了一跳……不論工作學習還是居家生活,很多人都曾遭遇噪聲侵擾,被折騰得心神不寧,卻又束手無策。

  前不久,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該法對鄰里噪聲、娛樂健身噪聲、室內裝修噪聲、設施設備噪聲、商業經營噪聲等生活中常見的噪聲擾民問題作出相應規定,對於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種環境污染,噪聲雖然不像大氣污染、水污染那樣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威脅,但是對人們生產生活所造成的影響其實非常大。有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聲一次干擾,會造成4秒鐘的思維停頓,長時間的噪聲會使勞動生產率降低10%—50%,差錯率上升。長期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員,耳聾發病率明顯增加,並導致情緒低落、睡眠質量降低,還會對心腦血管、消化等身體系統產生持久性、積累性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出台新的噪聲污染防治法正是呼應人民群眾對聲環境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的有效舉措。新法有很多亮點,比如删除了原來名稱中的“環境”二字,明確法律規範的對象僅限於人為噪聲,並在擴大適用範圍、加強噪聲分類管理、強化社會共治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廣場舞噪聲擾民存在“法不責眾”等問題,新法提出警告、罰款等處罰措施,明確監管部門責任,為強化落實提供堅實支撐。此外,除了加大處罰力度,新法強化了源頭防控,如增設“噪聲污染防治標準和規劃”一章,明確規定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強調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和民用建築隔聲設計相關標準,合理劃定建築物與交通幹線等的防噪聲距離……種種措施有利於促進噪聲污染防治走深走實。

  噪聲污染防治的推進為行業創新帶來新機遇。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發展、新材料不斷問世為推動智慧防噪降噪、促進科技惠民提供了支撐。相關行業的創新變革應緊扣人民群眾對城市環境治理的新變化和新需求,積極推出低噪無噪以及具有吸音隔音功能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實現綠色高效發展。

  噪聲污染防治是法治課題,也是現代社會的一道文明考題。生活中常見的噪聲糾紛,很大程度上與一些人尚未養成尊重他人、主動降噪的文明習慣有關。厚植噪聲污染防治的法治土壤與社會土壤,需要以法治促文明,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增強全社會的噪聲污染防治意識,不斷涵養遵守規則、敬畏法律的社會文明。期待隨著新法深入實施,更多人養成文明習慣,噪聲可以早日遠離我們的生活,讓安寧常相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