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11月起,消息人士就開始透露美方很快就要發布“印太戰略”的正式文件,結果4個多月過去這份文件才出爐。不僅如此,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核態勢評估報告”等戰略文件都延宕日久。如今,眼看3月1日拜登首次發表國情咨文的時間節點就要來到,美國不得不加快行動。從中不難看出,拜登政府意圖在“印太戰略”中添加更多實質性內容,但由於各方掣肘難以落實,不得不一拖再拖直至不能再拖。
首先,拜登政府遇到的最大掣肘來自於國內政治。美方“印太戰略”最大的短板在於缺乏區域經濟合作內容,但由於美國國內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強烈反對,拜登政府不得不繞開國會,艱難尋求能夠彌補缺陷的方式。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籌劃的“印太經濟框架”難以完全滿足地區國家經濟合作的需求,反倒是將美國未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短板暴露得更加充分。此外,拜登政府在“印太戰略”中塞入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疫苗注射等帶有鮮明民主黨特色的內容。但民主黨今年中期選舉選情看衰,共和黨大概率將控制一院甚至兩院,屆時國會能否長期支持這份帶有民主黨特色的“印太戰略”文件很值得懷疑。
其次,美國“印太戰略”得不到多數亞太地區國家歡迎。雖然《美國印太戰略》文件特意將東盟在地區的中心地位寫入其中,企圖把東盟拉到自己一邊,但實際上,美國越是這麼說,東盟國家就越是疑慮美國的真實用意,擔憂“四方安全對話”等機制實質上在削弱東盟作用,破壞東盟團結。從東盟一貫的“不選邊站隊”的立場來看,美國的所謂“好意”恐怕只是“一頭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