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智能網聯時代疾呼汽車安全中國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22-02-18 13:05:27


 
  最新發布的《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21年)》顯示,隨著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從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進入產品和商業模式驗證階段,自動駕駛產業化落地的應用示範工作進入到深水區。產業發展對政策、監管、示範規模、基礎設施、場景、產品、商業模式等自動駕駛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素,提出進一步升級需求。

  安全風險日益凸顯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眾多的支撐要素中,最為緊迫的升級需求來自安全領域。業界認為,隨著汽車網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在方便用戶操作、提升駕駛體驗的同時,網絡攻擊、數據洩露等風險日益加大,一旦車輛被遠程控制或惡意攻擊,將嚴重危害用戶人身和財產安全,甚至威脅國家和社會安全。

  “與傳統汽車相比,智能網聯汽車的電子電氣網絡架構非常複雜,電子電氣設備數量和軟件代碼量的增多,導致安全風險點增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向媒體表示。

  據業界專家介紹,當前智能網聯汽車一般具有多達150個ECU(電子控制單元)和大約1億行代碼,到2030年預計將有大約3億行代碼。而一架客機只有1500萬行代碼,一架現代戰鬥機約有2500萬行代碼,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則有接近4000萬行代碼。因此,智能網聯汽車複雜的電子電氣架構和算法邏輯,加之多變的外部環境,導致其軟件故障異常複雜。而且安全隱患不僅在汽車自身,也在汽車全生命周期和各類基礎設施上,以及元器件電磁兼容難度幾何倍提升導致的電磁干擾問題、黑客攻擊的風險等。

  “越來越複雜的電子電氣架構和算法邏輯被引入汽車,傳統機械結構下確定的因果關係被改變,汽車的決策機制逐漸由軟件、算法主導。”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人車關係實驗室負責人龔在研表示,一些在最初設計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比如天氣、地面附著力稍微有些變化,可能都會對軟件算法有預想不到的干涉。這樣的干涉不易總結規律,也很難複現,的確會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創院院長楊殿閣則表示,智能網聯汽車從原來的信息孤島變成了一個信息節點,數據風險大致分為三類:黑客攻擊影響行車安全,傳感器侵犯車內車外隱私,掃描車周圍環境影響國家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