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地方發展離不開銀企共同發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2-18 14:04:21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2月9日,遼寧省政府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強調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強支撐。在虎年春節假期過後就召開這個座談會,表明當地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同時,當地政府部門推進多層次銀企對接,也讓人們看到政企攜手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構建銀企共同發力的喜人局面。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進一步發揮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尤為重要。但仍需給予關注的是,有的地方仍存在銀企雙方“叫苦”的矛盾狀況。

  一方面,有些地方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呼籲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比如,在全國層面2021年普惠小微貸款利率在2020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繼續穩中有降,去年11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98%,比2020年12月下降0.1個百分點。去年底,有些省份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為6%,高於全國平均數據。有鑒於此,當地的企業難免“叫苦”。

  另一方面,銀行方面也有苦衷。有的省份出現債務違約等“爆雷”事件,給地方金融生態造成隱憂,有關銀行受到牽連或問責,有的省級分行的大額貸款審批權限被收回,當地企業信用評級整體被下調。

  發展地方經濟需要金融活水澆灌,金融機構必須回歸本源,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但助力地方經濟發展不能只依靠銀行。面對企業、銀行“叫苦”,這個“扣”究竟怎麼解?根本舉措在於政企協力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既要改善營商環境,企業也需練好內功。

  首先,金融機構要多措並舉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助企紓困、助力區域振興。金融機構要暢通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模式,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加大銀行信貸支持力度。而除了銀行這一間接融資渠道外,也應積極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讓券商、基金等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地方融資。

  其次,要持續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要開展金融失信聯合懲戒,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著力打造公平公正的金融司法環境,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加強政銀企三方信息溝通交流,促進金融機構、企業的有效對接,有效疏通金融機構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

  與此同時,企業更要加把勁,做好自身經營管理,不斷提高誠信意識。如果一個區域的企業誠信意識普遍不強,不但銀行不敢給其貸款,還會對該區域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唯有金融機構、地方政府、企業這三方都參與到打造良好的融資環境、信用環境、投資環境中去,才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