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創業失敗政府代償?須尊重市場規律
http://www.CRNTT.com   2022-02-18 16:57:12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據紅網消息,記者從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獲悉,針對高校畢業生、進城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陳中表示,高校畢業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萬到40萬不等的生活補貼或購房租房補貼。大學生想創業,可貸款10萬到50萬,如果創業失敗,貸款10萬以下的由政府代償,貸款10萬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償80%。(2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

  這幾乎是“大學生來浙江創業不會失敗”的廣告。很簡單,如果說從前的創業失敗指的是“積累了經驗教訓,只是錢沒了”,那麼政府代償貸款的舉措,宣布連損失也會有人兜底,這豈不讓創業成了包賺不賠的買賣?

  在各地“搶人大戰”的背景下,浙江求賢若渴的姿態顯露無疑,甚至給人以病急亂投醫之感。然而,若當真以為這是“人傻錢多”的昏招,也未免太過幼稚——且不說騙補、財政能否承擔這些人人都能想到的問題,當地不會沒有考量,即使是從發揮政策效力、激發創業熱情的角度而言,浙江也絕不會笨到去一刀切地逢大學生就給錢,期望“撒胡椒面”能孵化出幾個蘋果或特斯拉出來。

  因此,最大的可能只有兩個:一是媒體報道時犯了標題黨的錯誤,有意忽視配套細則;二是有關方面故意“賣個破綻”,以圖產生更大的轟動效應,便於信息放大。無論如何,在此影響下,“去浙江創業”可能已經在許多大學生心中埋下了種子,對當地吸引人才將會起到持續的正向作用。

  即使如此,在執行層面依然會面臨諸多問題。首先,財政資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此重大的吸引外來人口的舉措,是否考慮到了當地納稅人的權益?有無經過充分討論和授權?其次,儘管很可能有配套的審核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資金浪費和錯配,但還是難以在創業這一高風險行為中發揮太大作用。原因很簡單,誰會成功、誰會失敗,只有天知道。如果政府部門有這個眼力,入股投資就好,何必只是代償貸款?眾所周知,在成熟市場中,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很殘酷,卻也很正常。至於那些在特定領域有影響的科研人才,如果手握市場急需的好項目,也從來不會缺錢,各風投早追在屁股後面搶著投了。因此,可見的結果是,錢花出去不少,但真正能夠活下去的項目卻極少。

  事實上,創業不怕失敗,甚至離不開失敗這個可能。這是因為,創業本身就包含了對風險的敬畏。正因為有風險,才會讓創業者審慎做出每一項決策,盡最大可能對投資者負責。相反,當風險有人兜底,創業者又怎麼會在意市場的每一個微小反應,而大幹快上帶來的結果只會死得更快,到頭來一地雞毛。退一步說,人才也會犯錯,也需要經受挫折考驗。即便如喬布斯那樣的天才,也曾被逐出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卻也正因知錯能改,才會有後來的巨大成功。所以,失敗對於創業者而言,沒那麼可怕,反倒是寶貴的財富。

  下猛藥,可能會有立竿見影的變化,但其副作用有時也是致命的。因此,須始終銘記欲速則不達的教訓,即使手裡的錢再多,願望再迫切,也要尊重市場規律,不讓有形之手扭曲資源配置的客觀規律。進一步說,相比於直接代償貸款,低息甚至無息貸款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