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獅子山下的舞獅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2-19 08:55:00


胡旭春為獅頭“點睛”。(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左眼精,右眼靈,紅光萬象,富貴繁榮!”“口食八方財,財源滾滾來!”在香港蔡李佛胡旭春國術醒獅會,胡旭春站在一顆獅頭前,只見他手持朱筆、揮灑自如,點睛、點口、點脷(舌)、點頭……一套點睛儀式過後,這頭原本仿佛在沉睡的“獅子”頓時有了靈氣。

  傳統技藝的弘揚者

  根據中國民俗,舞獅可以驅邪避穢。在香港,每逢重大節日或者新店開業,邀請醒獅演出助興是必備環節。

  舞獅分為北獅、南獅兩派,其中南獅又被稱為醒獅。凡舞醒獅者,必先學南拳,而蔡李佛拳便是南拳的一大門派。“我們是中國人,我教拳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蔡李佛這一門派,而表演舞獅也是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胡旭春介紹,南獅一般兩人舞一頭,不僅要求扎實的基本功,還需要極高的默契程度。“獅頭、獅尾要配合好,另外要跟上音樂的節奏,這樣下來才是一套出色的舞獅表演。”

  會裡的國術總教練區錦明表示,除了馬步、臂力這些“硬功夫”,還要用“軟實力”表達出獅子的喜、怒、哀、樂,動、驚、疑。“獅子和人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情緒。比如在‘采青’時,一頭獅子起初看到有棵青菜會很開心,然後它要慢慢探過去猶豫地上食物能不能吃,最後將其吃掉,這些細節都需要我們一一表現。”

  不離不棄的堅守者

  有華人的地方,必有舞獅。多年來,舞獅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的腳步而聞名世界,辭舊迎新之時,多國的唐人街都能見到舞獅的身影。為了讓這一藝術形式經久不衰,傳道授藝也成了醒獅界的重要一環。

  蔡李佛胡旭春國術醒獅會創會20餘年,胡旭春走進學校、深入社區,可謂桃李滿天下。得益於特區政府的支持,現在依然有不少家長願意將孩子送來學武。“現在一些學校都開設了武術班、舞獅班,另外我們也向特區政府申請了教練資助計劃,所以孩子們來這裡學武術,不用交學費了,這也增加了我們的生源。”

  “我們期望將來除了發展我們的團隊、獅隊之外,還要讓我們武術文化將來不只在香港發展,還要到全世界,讓新的年輕人一代一代傳承,一路發展下去。”胡旭春說。

  銳意進取的創新者

  堅守傳統不代表故步自封,推陳出新、引入活水,才能讓這門手藝歷久彌新。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舞獅的行列,舞獅界也在積極探索,比如採用熒光色系的布料製作獅被,製作舞獅“手辦”,甚至用“嘻哈”的方式將舞獅賦予全新的演繹形式。

  胡旭春透露,目前會裡的主要事務由幾個徒弟來打理,並笑言自己更多的是在“打下手”。相比之下,胡旭春的徒弟們更為年輕,也更善於用新理念經營會館。作為胡旭春的得意門生,區錦明已經練武將近20年。在他學武時,入門是個艱難的過程,每個馬步最少要扎30分鐘。

  “功夫一定要傳承下去,所以我們就要改變教學方式,不能一上來就做一些枯燥的東西,可以先教小孩子打鼓,慢慢培養興趣。否則,他們可能會跑掉不學了。”區錦明說:“時代在進步,我們要接納新鮮事物,並將其注入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活力,經久不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