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揮專項債穩增長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2-02-19 09:04:15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報道,截至2月8日,年內新增專項債發行5114億元,完成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的35%,2022年專項債前置發力意圖明顯。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要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投資的作用不可小覷。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管好用好專項債。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張琦文章表示,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融資渠道持續收緊、債務日趨顯性化,不列入赤字的專項債券日益受到地方政府青睞,成為了穩投資、穩增長的“壓艙石”。由於專項債強調收益自平衡,難以適用所有基建項目,地方政府必須精心籌劃,認真做好資源整合和項目篩選工作,提前儲備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增後勁的重點項目。

  文章認為,發揮專項債的穩增長作用,至少可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可聚焦新基建、產業園區等公共屬性較強的領域,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更好發揮此類基建項目的跨周期調節功能。據悉,在2022年1月新增的4844億元專項債券中,投向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高於其他領域的專項債規模。另一方面,可進一步引導、鼓勵專項債投向“十四五”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培育經濟增長的持續內生動力。

  文章指出,在推動專項債落地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需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加大各部門協調力度,依法合規、快速有效推進專項債券項目的開工建設,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和具備施工條件的新獲批項目,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以穩健的項目投資,積極應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避免項目倉促上馬和“半拉子”工程。對於分階段實施的重大項目,需形成持續滾動發行和項目接續機制,確保專項債與項目規模及周期相匹配。另外,應進一步強化專項債的事前評估、目標管理、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等工作,督促地方政府將資金花在刀刃上,切實提升債券資金的使用效益和乘數效應,拉動其他行業投資和消費。

  專項債對項目收益自平衡的要求,與社會資本逐利屬性有一定的吻合度,所以應以優質項目為載體,積極發揮專項債的引導功能,凝聚社會投資的強大合力。當前,我國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規模占全部專項債比重持續低於10%,遠小於25%的政策規定限額。可進一步挖掘、策劃適宜項目,適度加大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的範圍及力度。與此同時,應加大財政金融政策的協同,支持實施“專項債+社會資本”的融資組合,尤其是在更加注重投資服務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兩新一重”項目背景下,需要更加精准的財政政策和更加多元的金融產品,提高項目的融資可得性。

  由於專項債的還本付息主要來源於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專項收入,到期償付風險仍是各級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專項債資金償還機制和提前還款的制度安排,增強地方政府對項目收益的歸集能力和對專項債資金的全過程監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立償債備付金制度,並對備付金的來源、規模、使用範圍等事項予以明確。同時,應按照“誰舉債,誰償還”原則,落實舉債風險的主體責任,避免償債風險過度向省級財政集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