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眾旅遊點亮假日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2-02-23 09:17:02


 
  需求變遷引出治理新課題

  文章分析,產業發展尚未滿足群眾期待。

  “吃有肉,住有樓,還有閑錢去旅遊”,大眾旅遊進入全面發展新階段以後,城鄉居民對文化需求和旅遊消費開始從“有沒有”“缺不缺”轉向“好不好”“精不精”,個性化、散客化、高品質越發成為明顯的消費趨勢。疫情暴發兩年來,空間的收縮並不能阻擋人們的文化參與和旅遊消費熱情,人們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訴求明顯提升。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專項調查顯示,2021年國慶節假期,城鄉居民平均出游半徑141.3公里,同比減少33.66%,目的地游憩半徑13.1公里,同比減少7.7%。

  然而,假期集中出游,帶來道路和景區的擁堵,交通、住宿和餐飲價格的上升,產品和服務項目標準化則會帶來體驗或產品質感下降。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旅遊價格監測顯示,2022年元旦期間旅遊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8.9%,2021年國慶節期間旅遊價格指數比勞動節上漲44.6%,比當年暑假上漲43.7%,直接影響人們假日出游意願和本地消費體驗,並帶來遊客滿意度下降。消費需求的變遷正在倒逼假日經濟結構的完善,並提供現實的轉型動力。

  新業態創新能力不足。

  隨著生活閱歷增加和旅行經驗豐富,節假日期間人們對文化和旅遊產品及內容的要求不斷提高,消費更加理性,假日經濟模式對宏觀經濟影響開始呈現邊際效應遞減趨勢。2000年至2019年間國慶節和春節兩個假期的旅遊總消費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貢獻率螺旋上升達到頂點後開始下滑,2016年達到最高點為9.62%,此後逐年下降至3%左右,假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開始弱化。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和旅遊企業的發展模式主要以中遠程觀光、休閑、度假等彈性需求為主,以當代文化、藝術創作和科技應用為支撐的文化和旅遊業態創新能力不足。

  治理體系和能力不足。

  疫情對假日經濟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旅遊景區、主題公園、游樂園、賓館飯店、旅行社和文化演出場所需要執行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降低旅遊可能導致的疫情擴散風險。同時,也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優化文化和旅遊服務供給,最大限度地保障國民旅遊休閑權利。

  文化和旅遊企業因疫情資金短缺,導致建設運營、更新改造受阻,景區擺渡車、觀光巴士、餐飲、娛樂等基礎設施服務水平下降。2021年國慶節假期,36%的遊客認為預約、檢查、排隊等耗費時間太長,27.5%的遊客認為人員密集影響體驗,遊客住不進酒店、景區運力不足、客流疏解困難等問題亟待根治。

  在新發展階段,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假日期間時間、空間和產品供給不均衡,對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消費、誘導消費等影響遊客滿意度提升的關鍵問題進行重點治理。還要針對研學、冰雪、避暑、康養等新業態進行綜合治理,新消費、新要求的擴容和升級帶來破壞生態環境、人身安全等問題,應密切關注開放式空間在安全生產、信息服務、設備維護、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完善和監管。

  穩步擴大假日經濟市場空間

  文章提出,擴大假日旅遊供給增量。《中國休閑發展年度報告(2021)》顯示,工作時間過長、休閑時間不足仍將成為影響國民休閑需求進一步釋放的關鍵因素。從2021年國慶節假日數據來看,遊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徑和出游距離正在收縮,假日休閑屬性更加明顯。可通過有序增加居民休閑時長,輔以國有景區價格下調政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穩步擴大假日經濟的消費基礎和市場空間。結合長征、長城、黃河、大運河、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旅遊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建設、國家級旅遊休閑城市和街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融合,持續增加節假日旅遊休閑的實體空間。

  加大產品開發服務創新。一是發展夜間經濟,擴大文化休閑和旅遊消費的供給,滿足城鄉居民的旅遊休閑新需求。二是發展冰雪旅遊、避暑旅遊,擴大夏季和冬季旅遊休閑需求,承接部分節假日消費分流。三是發展青少年研學旅行、中老年康養度假旅遊、家庭周末郊區和鄉村度假新業態,將觀光和探親訪友之外的旅遊休閑消費盡可能地轉移到節假日之外的時間段。四是推進縣城—中心城鎮—鄉村和社區公共文化建設,在滿足廣大農村居民文化和旅遊權利的同時,為城市居民的節假日旅遊休閑提供傳統景區之外的新空間。五是拓展都市旅遊新空間,在自助出行、自主消費的新時代,從戲劇場到菜市場,都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

  提升旅遊監管水平。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科研成果有效調節和優化重點城市節假日旅遊客流,重點解決熱點旅遊景區、度假區和休閑街區的聚集擁堵、服務質量下降、安全隱患增加等社會關注度高、遊客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加強節假日文化和旅遊市場監測,重點開展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和輿情監測。完善旅遊景區最大和最適承載量監測,以及旅遊熱度預報機制,構建全國地級市和重點縣區的旅遊熱度指數,對假日經濟進行需求側、高頻率和細顆粒度常態化監測,及時處置潛在風險,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和外來遊客的假日經濟獲得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