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美關係將何去何從?馮仲平提三種可能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00:37:21


 
  馮仲平提到,在歐美關係動態變化的同時,歐美各國也在加大對華立場協調。例如在涉華人權(新疆問題)、民主(香港問題)、和平(台灣問題)、秩序(南海問題)、技術(華為)等五大方面,歐美尋求一致立場。在對華經濟問題上,如國企、知識產權、市場開放、世貿組織改革等領域,歐美既競爭又合作。美歐政治意識形態的一致使得其在部分問題上能夠做到一拍即合,對中國採取相同的立場和措施。

  馮仲平認為,儘管美歐在許多問題上能達成協調一致,但我們還應看到美國和歐洲在對華認知與定位上的區別。美國一直把中國看作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意圖顛覆現有國際秩序。而歐洲給中國的三個定位標簽則是“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除了認知定位不同,美歐在地緣政治關切、印太戰略重點等方面也存在差異。近段時間以來,俄烏關係不斷惡化,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在此背景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卻在澳大利亞參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對話期間,美國公布了其“印太戰略報告”,宣稱將在印太地區投入更多精力,以遏制所謂“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反觀歐洲,其地緣政治關切依舊圍繞著烏克蘭和俄羅斯。

  那麼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的格局下,歐洲會否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二選一?馮仲平表示,一直以來,中歐之間都有著緊密的經濟聯繫與合作。自2004年至2019年,歐盟都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20年中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與良好的合作前景下,歐洲並不會全然站在美國一邊,也不會輕易站隊,同時更不希望中美之間發生嚴重對抗。不論是在後默克爾時代下,需要平衡好經濟利益與西方價值觀的德國,還是力倡“歐洲戰略自主”的法國,抑或是歐盟“外長”博雷利所主張的“辛納屈主義”(Sinatra Doctrine / My way),即在中美之間走自己的路,歐盟中的各方都需要好好思考未來的發展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