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招工難與就業難同時存在,並不是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一部分企業招不到人,所以正好用就業難的“鍋蓋”,去配上招工難的“鍋”的簡單問題。2018年,陝西省神木市招聘公益性崗位協管員,招聘要求需研究生學歷,但月薪僅2500元,此事引發輿論嘩然最終以官方的道歉收場。但“三千元招不到農民工,只能招到大學生”的現象並非個別存在,隨著高校擴招及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數量不斷擴大,招工難與就業難不匹配的現象不會馬上消失。
種種現象表明,中國勞動力市場不僅面臨著供給端的變化,也面臨著需求端的變化。從一定意義上講,招工難和就業難同時存在的就業結構矛盾,是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必然結果,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的階段性現象。如何因應這一現象,除了要轉變就業觀念,也要轉變製造業的用人觀念,提高製造業行業、職業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吸引那些身懷知識和技能但礙於老觀念而抗拒去“工廠”上班的人就業。
珠三角和長三角是中國經濟先發地區。40餘年來,這兩個地區勞動力市場的變化,與中國經濟發展變化同步,反映了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升級,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的“騰籠換鳥”過程。這些變化,要求我們在實施“穩就業”“保就業”政策時,必須有前瞻性。同時,一方面要引導青年人及時調整就業觀念,使其關注優勢製造業的剛需,將目光投向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興業態等靈活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要提前為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儲備人才、準備勞動力,在教育、培訓等方面為經濟發展準備人力資源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