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周其森:用“長牙齒”措施保護耕地健康
http://www.CRNTT.com   2022-02-25 11:00:55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體現出中央對保護耕地安全的重視與決心。糧食生產的自然基礎和資源保障是耕地,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確保耕地安全。擁有數量充足、質量健康的耕地儲備,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

  當前,我國某些地方的耕地健康現狀尤應值得關注。主要表現為:土壤板結嚴重、土壤的酸碱度失衡、耕地糧食生產能力下降、部分耕地重金屬含量超標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多種。有的是種植戶為了刺激耕地產量,不斷加大化肥農藥用量,造成了惡性循環;有的為了追求土地最大產出率,常年幾乎不讓土地休息,嚴重透支了地力;有的是由工業污染所致,比如工業污水、廢棄物、農用薄膜和工業氣體的長期污染;還有的是有人對秸秆還田存在誤區,認為越多越好,以至於過度秸秆還田引起分化不充分導致土壤結構劣化,農作物成片幹黃枯死。

  解決上述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全民耕地保護教育,培育科學耕地安全觀。耕地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城鄉社會的變革,各類新型耕地經營者的出現,以及各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產生,使得人們對待土地的感情逐漸變得複雜,單純以經濟效益來衡量耕地價值等現象也隨之出現。一些違背農業生產和耕地基本規律的手段進入到土地經營領域,對耕地健康造成衝擊。對此,加強全民耕地健康教育、培育科學的耕地安全觀,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建立耕地監測監管機制。耕地監測是確保耕地健康安全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耕地監測機構健全、土壤檢測監管專業化程度高的地方,耕地健康狀況相對較高。目前,一些地方尚未建立專業化的耕地土壤檢測機構。有必要考慮建立政府部門、耕地經營主體和社會共同參與、協調聯動的耕地健康保障體系。既要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檢測監督機構,為耕地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又要提高各類經營主體的責任意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