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擴大人民幣使用新場景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2-25 12:16:49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據中國網報道,依托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人民幣國際化自2009年開啟以來,從貿易計價結算向金融交易、官方儲備貨幣不斷拓展,成功跨越了加入SDR、超越日元等里程碑。根據SWIFT 2022年1月發布的最新數據,人民幣全球支付比例達到創紀錄的3.2%,與排名第三的英鎊差距進一步縮小,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四大動因推動人民幣全球支付比例創歷史新高:

  第一,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加大科研投入,設立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構建新模式、新平台,推動經濟數字化,經濟新動能不斷壯大。“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人口紅利優勢逐步轉化為人力資本、超大市場、數字經濟新優勢,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2021年,儘管受到全球產業鏈重構、大宗商品漲價的嚴重衝擊,中國加速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經濟保持穩健增長,GDP增長8.1%,貢獻了近三成的全球經濟增長。

  第二,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貿易新格局,擴寬人民幣使用渠道。通過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推動RCEP協議簽署生效,積極加入CPTPP,中國加快制度性開放和融入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為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創造了有利條件。2021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1.6萬億元,增長23.6%,高於同期外貿平均增速2.2個百分點。中國對東盟進出口貿易額超過6萬億元,同比增長28.1%,東盟已經連續2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格局變遷,實體經濟對幣值穩定、應用廣泛、交易便捷的人民幣需求必然隨之擴大。2021年12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與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規模均為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

  第三,宏觀治理能力提升,內外經濟均衡發展,人民幣幣值穩定,人民幣資產具有較高的國際吸引力。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情。制定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穩鏈補鏈強鏈的產業政策,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刺激同時發力,實現了低通脹、高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夯實了人民幣長期堅挺的根基和避險貨幣的屬性。2020年國際三大債券指數將人民幣債券納入,人民幣資產成為國際投資者青睞的對象。過去4年,外資累計增持中國股票債券高達7000億美元,年均增幅34%。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