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計算機博物館”開啟一次社會實驗
http://www.CRNTT.com   2022-02-27 03:23:50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計算機博物館建在浙江橫店,當地拿出了百分百的誠意。”2月19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專家組成員到達橫店參加博物館建設第一次工作會時,很多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因為,這距CCF和浙江東陽市政府簽約確定共同建設“計算機博物館”,只有短短兩個月時間。呈現在專家們面前的,是500多畝的土地規劃,其中350畝已經完成了土地報批,一期建設的100畝土地已經完成所有手續。

  按照雙方計劃,計算機博物館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預計2024年第一期工程建成開館。建成後,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博物館。

  為何跨界落地橫店

  去年12月17日,在深圳召開的2021中國計算機大會上,CCF和浙江東陽市政府簽約確定共同建設“計算機博物館”。很多人都提出了疑問:跨界這麼大,建成什麼樣的?今後誰來參觀,如何運營?

  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浙江橫店,影視產業聞名於世,兩萬多畝的實景基地豐富多樣,從春秋到現代,任何時代的國產影視劇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到合適的拍攝場景。目前,我國70%的古裝劇都是從這裡產生的。同時,這裡工業版塊同樣強勁,孕育了6家上市公司,11家企業在新三板上市。

  而CCF,這家1962年成立的學術團體,匯聚了計算領域的各界精英,以其獨特性,吸引了將近10萬名個人會員。其影響力不僅在學術、產業界,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同樣在提升。
<nextpage>
  CCF幾年來一直在籌劃計算機博物館建設,經過選址、易址、再選址,幾年反覆,浙江東陽橫店方案勝出。

  “我們為什麼要建計算機博物館?這裡25年前是個村,現在也還是個鎮。目前,這裡有影視產業,又有工業,還有服務業,服務業中教育是核心。所以,希望文化、科技和教育能在這裡找到一個融合點。”橫店影視城董事長桑小慶認為,建設計算機博物館對於橫店非常偶然,“就像25年前,謝晉導演要拍攝愛國主義影片《鴉片戰爭》,沒有合適的場地,是橫店在3個月內建成了一個拍攝場景,從此,開始投資影視產業。科技是重要入口,會給我們的工業、教育、文旅帶來一個完全新的力量。”

  東陽市副市長郭錦明也多次表達,與CCF接觸不過幾個月時間,感覺這個學會非常有活力,有社會責任感,想做事情,“我們一定全力以赴,把這個項目做好。橫店鎮、橫店集團與東陽市政府目標一致——做一個最好的博物館。”

  CCF理事長梅宏院士認為,浙江省是全國首個“共同富裕示範區”,橫店是示範區裡的先行區,CCF與東陽橫店鎮、橫店集團合作,會對當地產業發展、人才培養、人文環境改變等起到積極作用,必將提升橫店“共同富裕”加速度。他說,“也許這是一次很特殊的社會實驗。”

  2月19日,在“2021中國計算機學會頒獎大會”上,面對300多位計算機界的專家學者,東陽市市長黃勝可表示,“希望雙方在計算機教育、產業發展、數字化改革等相關方面深化合作,爭取更大的合作成果。”

  核心是科普<nextpage>

   “核心是科普。”CCF副秘書長、計算機博物館工作委員會主任臧根林博士介紹:“將採用歷史館、科普館和未來館三館合一的思路,將博物館建設成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的科普平台。”

  CCF計算機博物館技術委員會也已經進行了前期的調研分析,理清了我國目前存在的與計算機領域相關的小型展館和展覽,並提出了設計建議。

   “以計算技術發展時序為主線,服務計算科學傳播與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教授胡春明用幾個設想解釋了這個想法:如何向一名中學生,向一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以及如何向一名非專業的公眾介紹計算機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原理。

  2月19日,在第一次工作會上,從各地趕來的相關專家,也表達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

  浙江大學鮑虎軍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圖形學和虛擬現實研究,他認為博物館一部分要展示計算本身,另一部分要展示計算+X,就是計算對整個社會發展、經濟文化的影響,還有對未來技術應用的想象,這都需要有創意的人來參與設計。

  CCF常務理事章文嵩博士認為,人機互動,在場館設計裡非常關鍵。場館的智能化,涉及邊緣計算、小型數據中心、高性能的網絡,甚至是6G等技術都要考慮到,要讓觀眾有現代化體驗。
<nextpage>
  科學影視化呈現

  如何吸引公眾參加,如何持續運行,這是大多數博物館面臨的持續挑戰,特別是科技類的。第一工作會也成了一次科普的討論會。

  CCF常務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輝提出,要跳出專業人士辦博物館的理念。現在各地科技館很多,要有足夠的吸引力,才會讓人們坐高鐵坐飛機來參觀。資金也是個大問題,產品開發運營都需要大筆錢。計算機博物館是社會團體加企業的模式,就要充分發揮橫店集團的力量,要善於借助這裡的影視優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鄭緯民教授曾任CCF理事長,他認為科普最重要的是要吸引中小學生。可以把網上購物、搜索、社交平台等應用算法是如何實現的,通過設計呈現出來,吸引小朋友。另外,對於一些計算機領域的熱點熱詞,學會的科學家要及時發言,這都可以借助博物館來進行科普。

  “博物館+科技館+主題樂園,如何把三種不同的要求放在一起是個巨大的挑戰;要做出一大批有特色的項目,需要非常多的創新思維,實現起來更難;未來館,不是娛樂城,要既能吸引人又必須和計算機知識相關,也是很有挑戰性。”這是臧根林博士總結的目前建設計算機博物館幾方面的挑戰。

  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員王元卓是一名“網紅”科學家,他給女兒手繪的《流浪地球》講解圖在網上出現“現象級”傳播,之後出版了《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等科普圖書。他也一直在推動科技與影視的融合,是科幻影劇《流浪地球2》和《三體》的科學顧問。
<nextpage>
  “有些科技真正讓大眾理解,要借助影視的手段。”他建議在影視創作中多關注當下的科技熱點。特別是科幻影視創作中,能有更多的計算機領域科學家參加,讓一些細節、元素更科學。通過影視的手段把科學傳播出去,是橫店的優勢,計算機博物館的設計裡,除了考慮計算裝置、網絡安全、計算思維等,還要講故事,注重場景應用。

  他建議,在計算機博物館裡設一個小影廳,把經典科幻電影中正確的科技元素展示出來,讓更多人看到科技的影視化呈現,吸引更多人關注科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