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防止算法推薦成為窺私“木馬”
http://www.CRNTT.com   2022-03-04 11:27:45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只要“網絡一線牽”,“算法”就能運用信息數據為用戶“懸絲診脈”。大數據算法精准智能的“私人定制”,在提供高效率數字服務的同時,也讓人產生信息安全的隱憂。近日發布的《中國大安全感知報告(2021)》顯示,網絡個人隱私是民眾當下最為關注的安全問題,有七成受訪者感到自己被算法“算計”,近五成受訪者在算法束縛下想要遠離手機。

  大眾所言的“網絡安全感”與其“自我掌控感”相關,在算法“無處不在”的當下,剛和朋友說了想吃什麼,之後打開外賣軟件就發現相應商家信息;出於好奇點進一條新聞,軟件就一直推送類似消息;人走到哪裡,點評軟件就能替自己把周圍的吃喝玩樂先摸個遍……有網友吐槽說,一些App算法已經延伸到“通訊錄、相册,甚至偷偷錄音、拍照,上過的網站,搜索記錄,人際關係、家庭關係”。

  許多用戶為求便捷,也只能“任由”算法挖掘個人信息——即使具備網絡安全意識、察覺到自己被“算計”,也缺乏重獲“自我掌控感”的渠道和手段。軟件算法如此“貼心”,卻讓人不夠“放心”。

  “整個人會感到一種巨大的羞恥和空虛。”據媒體報道,有用戶表示,當自己發現短視頻軟件不停“投喂”大量純消遣娛樂信息時,他的確被吸引、忍不住“一刷就是幾小時”,但內心一股“恥感”也一直糾纏著他,讓他認清自己正在“快餐式”娛樂中消磨時光。這個角度上講,讓用戶感到失去“自我掌控感”的不只是個人信息安全,還有那些本能夠被適當克制的欲望和想法。

  “定制就容易產生濫用”,算法濫用的後果往小了說會損害個人權益,往大了講則可能危害國家安全。有學者提出,網絡安全、數字安全是托起數字文明的底層邏輯。數字時代也必須“以人為本”,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只有堅守“道德准線”,才能為用戶信息安全“兜底”;技術應當為用戶提供恰當幫助,而不是縱容甚至誘導用戶逐漸走向沉迷。如若“道德准線”不存,用戶必然流失,數字技術也就如沙上建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