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來源:文匯網) |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道,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確診人數、死亡人數仍在高位。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回應有關落實“分層分流”救治的進展。
問:香港本輪疫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對於加強新冠病人重症救治、降低死亡率,特區政府有什麼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措施?
答:我們目前抗疫的重點是“三減”,第一減低感染,第二減低重症,第三減低死亡,其中減低重症和死亡都非常重要,也是當前急務,這需要大力增加醫院的救治能力和設施。在“分層分流”的治療工作上,第一層和第二層主要在公立醫院,例如深切治療以及隔離病床。我們已於日前宣布將伊利沙伯醫院轉為定點醫院,推行集中治療,日後我們將至少有6家定點醫院。此外,其他醫院的新冠肺炎病床,也將由原先的30%提升到50%。私家醫院將騰出床位接受一些非新冠肺炎患者,令公立醫院可以騰出更多病床處理新冠患者。這些措施都有助於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第三層主要是社區治療設施,例如設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和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這都是接收症狀輕微並需要治療的人士。第四層就是社區隔離的設施。第五層是家居隔離。
問: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字,截至3月10日,香港新冠肺炎累計死亡病例達3150宗,死亡率為0.49%。自第五波疫情以來,60歲以上人士佔整體死亡病例超過九成。不少專家都提出,感染的長者要儘快分流到隔離設施。請問目前香港的隔離設施是否能全覆蓋染疫長者?如無法全覆蓋,特區政府後續有什麼解決方案?
答:我們對一些病狀輕微但仍然有風險的患者十分重視,特別是老人。社會上有聲音反映有老年患者需要幫助,而在我們的系統上未必來得及處理現在海量的患者,因此我們設計了一些方法及早發現這些老人,儘快送他們到隔離設施。
在“分層分流”救治中,針對老人等需要優先處理的患者,屬於第四層的社區隔離設施就能發揮相關作用。這層可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主要為老年患者而設的暫託設施。這波疫情下,老人院暴發的疫情情況嚴重,因此很多老人未能回到他們所屬的老人院,而需要入住 暫託設施。這些設施由社會福利署牽頭運作,設有病床和醫護人員駐守,未來這些暫托設施的數目將由現在的2個增加7至8個。第二是在家里的老年患者。為此,醫院管理局提供了電話問診服務和相關熱線,例如“護訊鈴”等,由專業護士致電給有需要的患者了解情況,評估他們是否需要去隔離設施。
若要將現在全部新冠患者送往設施,當然不足夠,因此我們利用了“分層分流”方法,按照患者的風險將他們送往不同的設施,內地專家也給了我們很多意見和指導,認為這一做法是最務實的。
問:據媒體報道,社會中依然存在大量輕症患者居家,現在有沒有措施將這些輕症患者加快轉移?特區政府在對人群分流上有沒有明確標準,哪類人群該去哪裡?同時,有市民擔心進入隔離設施後“有進無出”,特區政府如何消除市民的顧慮?
答:新冠患者的情況各有不同,他們會被送往不同的隔離或治療設施,例如較年輕和輕症患者一般會被送往社區隔離設施,包括酒店、公屋,還有最新建成、位於新田和青衣等的隔離設施,還有竹篙灣等。另外一種就是暫托設施,在一個大平面設有多張病床,方便醫護人員進行護理工作,這適合需要別人照顧的老人入住。市民進了隔離設施後是不會有進無出的。在目前的制度下,隔離人士若接種了2劑新冠疫苗,而他們在第六和第七天的快速測試結果是陰性,就可以完成隔離。
目前居家隔離的人數很多,他們有些人未必需要去診所,會使用醫管局的電話問診服務。對於有市民反映未能打通這些電話,醫管局已經在擴大相關服務,應付需求。接聽這些熱線的人員會為患者進行評估,做出相應安排,這也能有助預防輕症變重症。
問:特區政府在抗擊第五波疫情以及採取“分層分流”政策上遇到哪些重大挑戰,又如何解決?
答:在確診病例數字不斷上升的時候,重症和死亡數字也上升,公立醫院急症室爆滿,病床也不夠。現在我們通過設置定點醫院集中救治患者,而且其他醫院也會增加治理新冠患者病床的數目,有助改善情況。
此外,在現有的“分層分流”治療策略下,居家隔離的人數很多,當中有些人士即使症狀輕微也會感到徬徨。隨著運送抗疫資訊包的能力提升,加上近日推出了快速測試呈報平台,市民將更有系統地知道自己確診後下一步該怎樣做。
另一大挑戰就是人手,就算有很多治療或隔離設施,我們的醫護人手不足。我們要加強及早發現有需要支援的患者,例如老人,儘快將他們送往合適的設施,防止他們由輕症變為重症。我們在努力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到現在已有一個比較有系統的策略,但仍需要加大力度處理,例如在接聽熱線方面需要更多人手。隨著疫情慢慢穩定下來,這些問題相信可以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