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2022年伊始,中國外部紛擾加劇。從供給端來看,全球初級原材料價格仍處於高位,原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飈升,給全球經濟在後疫情時期的復甦蒙上了陰影;從需求端來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發達經濟體物價指數屢創新高,新興經濟體收入增長緩慢,全球消費不暢。在外部波動的壓力下,中國應以前所未有的戰略定力,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基本框架下深化改革,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規劃進入縱深發展奠定基礎。
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中國網發表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聯儲證券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全文章表示,全球經濟在開年以來承受著復甦放緩甚至下行的壓力。各國特別是主要發達國家在疫情後的刺激政策叠加供給不足等誘因,導致全球性通貨膨脹的預期加劇。美國CPI延續自去年年中以來就呈快速增長趨勢,1月份同比增長7.5%,創下四十年來新高。目前歐元區通脹指標也已超過5%。且隨著俄烏衝突,全球擾動因素加劇,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類價格持續上漲,這種趨勢若繼續下去,則有可能導致全球通脹預期的目標再次被提高。
在此背景下,美歐央行此前均已開始縮減購債規模,年內美聯儲多次加息或將成為大概率事件,歐洲央行加息時間也有可能提前至年內。但是,如果美歐等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整體轉向,則會對全球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造成壓力,並將給全球經濟的復甦預期蒙上陰影。
我們同時還需要關注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的壓力。近年來區域衝突不斷,其背後是全球壁壘的抬高,以及對國際貿易、金融的抑制增加。隨著多邊貿易受阻,區域貿易和金融合作有強化的需求。但隨著區域爭端迭起,全球供應鏈的壓力越來越趨於顯著。同時,國際貨幣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近日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 國際結算系統表示,準備在未來幾天實施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某些銀行的新措施。此前,美國和歐盟、英國及加拿大等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禁止俄羅斯的幾家主要銀行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以作為針對俄羅斯的最新制裁手段。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這將阻止這些銀行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大部分金融交易,並有效地阻止俄羅斯的進出口。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相關制裁得以實施,將會對全球貨幣體系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