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中大研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
http://www.CRNTT.com   2022-03-15 13:40:44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據大公報報道,診斷體積細小、位於肺部深處且難以觸及的結節是否屬於早期肺癌,至今仍是醫學上的一道難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去年12月開始利用混合手術室機器人輔助支氣管鏡,至今已為18名肺病患者完成檢查手術,成為美國以外首支團隊使用相關技術。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正處於臨床測試階段,目標於全球完成1200例。

  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內窺鏡檢查,用於肺癌的常規診斷方式在準確性、安全性或創傷方面都存在局限,可能導致假陰性,或氣胸、出血等並發症。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劉穎虹說,新型的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檢查使用實時光學影像和電磁定位,於狹窄而複雜的氣管進行導航。經訓練的醫生透過操作控制台,遙距操控機械臂上的支氣管鏡,便能準確地驅動到肺部所需到達的位置。當醫生要操作手術工具進行活檢時,此先進的機械人系統可以保持儀器在氣管內的穩定性,提高病變定位的準確性和診斷率。

  可輔助微創肺癌切除手術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表示,團隊至今為18個病人完成相關手術,並成功到達病灶,抽取病變組織作活檢或進行染色定位以輔助微創肺癌切除手術。

  吳士衡續說,對比傳統支氣管鏡檢查,新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技術提高診斷率,讓醫生可以更早為病人作癌症診斷,減少重複程序及節省成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