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地下管網的智慧“網格員”
http://www.CRNTT.com   2022-03-18 10:31:18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城市地下管線是指城市範圍內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發展智慧管網,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管網管理信息化和運行智能化。近年來,安徽合肥對此進行了探索。

  一張圖呈現、多部門配合、實時動態監測……在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有序開展,通過科技賦能,形成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總結提升為一體的系統治理模式,助力城市地下管網安全。

  風險監測——

  一張圖,呈現地下管網運行狀態

  “嘀嘀嘀”,在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警報聲響起。

  供水專項值班員快速定位設備,調出歷史記錄,將數據傳到供水高級數據分析師李旋手中。“接連幾天,監測設備報警頻發,相距不過120米,排除誤報,基本判斷為供水管道漏水。”李旋向合肥市供水集團報送了信息。

  過去,對供水管網進行漏水巡查,需要有經驗的聽漏員拿起設備、貼緊路面,仔細聽音。判斷漏點遠近、水量大小,全靠一雙耳朵。

  “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管網深埋地下,僅靠人工巡查,難以全面防控風險。”那時,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市政公用管理處處長李家富沒少為此發愁。如何對看不見的地下風險實時監測預警?

  2017年起,合肥市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逐步搭建了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平台。目前,合肥市已完成兩期工程建設,布設100多種、8.5萬套前端監測設備,覆蓋822公里燃氣管網、760公里供水管網等,涉及2.5萬個城市高風險點。通過建設智能監測“一張網”,利用智慧“網格員”,將地下管網運行狀態通過“一張圖”呈現。

  在監測中心電子屏上,燃氣、供水、熱力等設備情況清晰可見,一旦發現供水漏失、燃氣洩漏等異常,平台立即發出警報。“出現報警信息後,我們要對危險源、防護目標、人口交通等要素綜合分析,並及時向主管部門和權屬單位推送風險警情、安全隱患分析報告。”李旋介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