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印太經濟框架”是什麼貨色?
http://www.CRNTT.com   2022-03-19 08:10:26


 

  張茉楠:“印太經濟框架”涉及的大部分經濟議題,在美國此前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中都有所體現。從這個角度看,該框架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美國之所以不尋求加入CPTPP而是另建“印太經濟框架”,完全是出於美國優先的利益考慮。一方面,美國希望借“印太經濟框架”遏制中國。另一方面,近年來美國國內主流輿論普遍呼籲所謂“製造業回歸”“保護中產階級就業和福利”。拜登政府更是自我標榜為“中產階級外交”。受這種政治環境及社會環境影響,美國更希望建立一個由自己主導的、單向的貿易協定,而非雙向讓渡市場、互相減免關稅的自貿協定。

  “印太經濟框架”與TPP、CPTTP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一個單向的經濟要價,並不是雙邊或多邊的自貿協定。它強調的不是開放、多邊、平等、互惠的自由貿易,而是建立由美國整合及主導的針對中國的“價值觀同盟”,顯然與多邊主義理念背道而馳。

  陳曉晨:從本質上看,“印太經濟框架”不是自貿協定,而是一種排他性、約束性的貿易規則。一般來說,自貿協定也有約束性條款,但是其主要目的是規範成員行為,避免實施一些限制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舉措。“印太經濟框架”則是對特定貿易對象、方式和領域進行限制,並鼓吹所謂“替代性”,實際就是要把中國從地區供應鏈中排除出去。“印太經濟框架”是打著“多邊主義”旗號的偽多邊主義,將對地區既有貿易秩序構成挑戰,對地區貿易自由化產生負面影響。

  王曉鵬:美國借“印太經濟框架”追求多個“小圈子”的利益叠加,勢必帶來國與國之間、各個次區域之間貿易壁壘的增加。同時,美國將“印太經濟框架”與地緣政治議題進行捆綁炒作,鼓動印太經濟體與中國市場“脫鈎”,將會損害這些經濟體的經貿利益,破壞近年來形成的地區貿易自由化良性節奏,對美國自身而言也是“損人未必利己”之舉。

  “印太經濟框架”實施前景如何?美國能得償所願嗎?

  日本《朝日新聞》日前報道稱,“印太經濟框架”不像自貿協定那樣對成員國形成約束,能夠產生多大效果仍然存疑。這種框架性安排的前提是“不包含市場准入承諾”,不能提供諸如進入美國市場這樣的實際利益,所以不能輕易吸引那些對中國經濟依存度不斷上升的東南亞國家。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扎克·庫珀認為,如果美國提議的框架不能讓印太地區國家信服,可能會對美國的“印太戰略”造成嚴重損害。

  張茉楠:“印太經濟框架”的特點和屬性決定其不可持續,不會走得太遠。

  一方面,印太地區多數國家以出口導向為主。若“印太經濟框架”只是美國單方面“口惠而實不至”的所謂“承諾”,無法落實到具體的協議條款中,不能實現相互對等開放市場,也不能給予他國優惠和利益,其吸引力將不會太大,印太國家也不大會盲目追隨美國。

  另一方面,印太地區大部分國家都與中國保持著緊密的經貿和投資往來,從與中國合作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儘管其中一些國家對美國有安全保障的訴求,但也不會願意放棄自身經濟利益,捲入大國博弈中。進入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將推動亞洲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太經濟框架”這種排他性、對抗性的經濟“小圈子”,與印太地區多數國家所堅守的開放、多邊的自由貿易立場是相悖的,這種所謂的“合作”注定無法成形。

  王曉鵬:“印太經濟框架”的實施前景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抗擊疫情、促進經濟復甦發展、進一步推動地區貿易自由化進程,是各個經濟體的普遍共識。美國為了一己之私利,對舊有的全球治理模式抱殘守缺,導致其提出的“印太戰略”“印太經濟框架”都充斥著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色彩,與印太地區大多數國家秉持的開放、多邊的自由貿易立場背道而馳,其獨占技術優勢、強化經濟霸權的傾向更是不得人心。可以預測,“印太經濟框架”必定前景黯淡、難以長久。

  陳曉晨:“印太經濟框架”作為拜登政府推進“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與美國主導建立的美英澳三邊夥伴關係、美日印澳四邊機制、五眼聯盟等如出一轍,不過是一個稍微大一些的“小圈子”“小集團”。這個帶有強烈地緣政治色彩的所謂“經濟框架”,與促進貿易自由化無關,也將從根本上限制自身的長遠發展。

  在地區國家與中國保持緊密經貿聯繫的背景下,“印太經濟框架”未來發展將面臨“三難”,即它所追求的代表性、排他性和實質性三大目標注定無法同時實現。具體來看,若要達成一個具有實質性約束力、又針對中國的排他性協議,就不會有很強的代表性,無法吸引地區大多數國家,可能只有幾個美國的“忠實盟友”參與;若要吸引更多地區國家達成所謂針對中國的排他性協議,可能只會得到一紙缺乏實質內容的宣言,缺乏實質性內容;若要確保成員具有代表性、條款具有實質性,美國最在意的排他性就會大打折扣。在我看來,“三難”將是“印太經濟框架”未來面臨的核心阻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