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特區抗疫方向決不能跑偏走樣
http://www.CRNTT.com   2022-03-22 15:21:41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據大公報評論,香港的疫情仍處於高位平台期。昨日新增1.4萬宗確診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個案逾104萬宗,染疫病亡逾5900人,抗疫仍處於關鍵時刻。但昨日特區政府卻宣布了放鬆抗疫措施,包括:暫緩全民檢測;自4月21日起解除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下月起取消9個國家的禁飛令;放寬抵港隔離限制;4月19日起,恢復學校面授,小學、幼兒園及國際學校先面授等。

  消息公布後,不僅引起本港專業人士及社會各界的質疑之聲,內地的社交網絡言論也對此大惑不解。目前香港日增確診個案較最高峰時的逾5萬宗有所下降,但對於擁有750萬人口的香港來說,每日逾萬個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香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緣於特區政府對疫情重視不夠、防控不力,已受到各界的廣泛批評。如今,香港還遠遠未到放鬆的時候,抗疫方向決不能跑偏走樣!

  “生命至上”,還是“成本至上”?

  政府高官在解釋“暫緩全民檢測”時算了一筆賬,聲稱:“為進行全民強檢做了大量的評估工作,總受檢人數若為720萬,檢測站就需要500個。以單日計,每日檢測站運作14小時、240萬人受檢,需要人手多達8萬人,包括每日內地抵港支援人員要9000人。另外,因為樣本要送往深圳檢測,還需要2500名接載采樣員及樣本到內地的司機、物流員等。”這筆賬看似很精明,卻是一筆“狠心賬”!

  在如此嚴重的疫情面前,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還是堅持“成本至上”?

  政府的主要責任是什麼?是保境安民,是在遭遇個人無法承受的災難時,為社會成員撐起一片天。防治重大傳染病正是個人無法做到的。連這樣的事情,都是先算“經濟賬”,而不是先算“健康賬”“生命賬”,如何能贏得市民的信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