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又是一年財報季,密集發布的財報似乎在印證: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依然是汽車業顛撲不破的競爭邏輯,然而當速度成為時代印記,這個邏輯堅硬的外殼也出現了一絲裂痕。
德系豪華車三強BBA(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交出的高分答卷再次證明了老牌汽車巨頭的吸金能力:在新冠疫情與零部件緊缺、原材料大漲的多重壓力下,2021年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的營收和淨利潤仍保持在高點。其中,寶馬集團以超過250萬輛汽車的交付量重奪豪華車市場銷量冠軍,超過千億歐元的總營收以及創出歷史新高、增幅高達三位數的淨利潤,表現尤為亮眼。
再看國內車企,在目前已經發布2021年業績相關情況的車企中,廣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大型車企明顯賺錢更多。在廣汽集團2021年度業績預告中,已基本確保淨利潤達成雙位數增長;而長城汽車業績預告顯示,儘管全年淨利潤不如前三季度增長超過90%那般突出,也達到增長26.45%的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速度正在成為影響汽車業競爭的一個重要變量。以BBA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為例,今年汽車業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寶馬已率先改變其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比。從今年2月11日起,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中所持股份變更為75%,華晨寶馬財務報表將在2022年全面並入寶馬集團,預計將帶來70億至80億歐元的積極影響。這意味著寶馬2022年的淨利潤有可能超越梅賽德斯-奔馳位列德系豪華車三強之首。而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梅賽德斯-奔馳從占股49%的北京奔馳僅獲得15.53億歐元盈利。奧迪2021年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為11.4億歐元,僅占其全球銷售收入的2%,這主要是由於奧迪集團在一汽-大眾中的持股比例只有10%。
更為重要的是,在電動化的虹吸效應之下,全球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大舉提速已成共同方向。與占據先發優勢的中國車企相比,國際巨頭的電動化步伐2022年更顯激進。在BBA們2021年財報中,電動化成為反覆提及的關鍵詞。事實上,過去一年國際巨頭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有所收獲。尤其是寶馬集團,數據顯示,2021年寶馬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8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10.3萬輛。而梅賽德斯-奔馳新能源車銷量為27.2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9萬輛,奧迪純電動車型銷量則約為8.19萬輛,就連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也交付了4萬多輛。
從目前國際汽車巨頭披露的電動化目標、車型數量以及投資金額來看,2022年電動車領域競爭激烈,一場“卡位戰”已然打響。寶馬集團預計2022年將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純電動車交付量翻番,量產及試生產純電動車型將達15款。奧迪在中國市場也將推出e-tron GT、Q4 e-tron等至少6款電動車型,而梅賽德斯-奔馳將推出包括全新EQE等在內的8款新能源車型。
可以預見的是,短短三年後,即2025年,電動車市場競爭將趨於白熱化。公開信息顯示,到2025年,寶馬集團計劃在全球累計交付200萬輛純電動車;奧迪則計劃推出20款純電動車型,電動車銷量要在其全球銷量中占比約40%;梅賽德斯-奔馳也宣布到2025年所有其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將均為純電平台,每款車型都將提供純電版本。就連保時捷也宣布將加大電氣化產品的攻勢進程,到2025年全球交付新車中將有一半是電氣化車型(包括純電動及混動車型);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占新車交付量的比例預計將達到80%以上。而意大利超豪華汽車品牌瑪莎拉蒂計劃於2025年推出包括MC20超跑、新款Quattroporte運動轎車以及新款Levante SUV在內的全系列電動產品,至2030年,瑪莎拉蒂旗下車型將全面實現電氣化。
為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如此宏大的電動化目標,“不差錢”的國際巨頭在電動化領域可謂豪擲千金“拼手速”。其中,寶馬集團宣布到2025年前,在電動出行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將突破300億歐元;梅賽德斯-奔馳計劃於2022年至2030年在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投資將超過400億歐元;奧迪則計劃到2025年在電動化方面將投資約150億歐元;保時捷也已撥付150億歐元專項資金,用於到2025年的電動出行及數字化轉型業務,與此同時,保時捷還在歐洲地區布局自有充電基礎設施,目前第一批網點已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獲得確認。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單從BBA們2021年財務數據來看,電動化、智能化這些技術因素並非其業績提升的關鍵因素,反而是聚焦於內部優化的管理因素。例如寶馬集團將財務數據的改善歸因於合理的定價和完善的產品陣列;奔馳則表示,得益於產品組合和成本效率,奔馳乘用車業務板塊的固定成本降低了16%,而單車營業額增加了26%;奧迪也認為是持續的成本優化、原材料對衝和貨幣匯率正向效應的積極影響推高了利潤。事實上,從這些國際巨頭已推出的電動化產品來看,其鮮有突破500公里續航的車型,因而在500公里續航已成新車型“標配”的中國新能源車企面前,更加凸顯“大象轉身”的艱難。
面對新時代新考題,中國市場無疑是BBA們的“兵家必爭之地”,這從其2021年銷量可窺一斑:寶馬集團、梅賽德斯-奔馳、奧迪的中國市場銷量分別占其全球總銷量的34%、32%、41%。而中國汽車市場正是以速度為特征,無論是從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性價比的提升速度,還是優質車型的供給增速,更或是華為、小米、百度等科技大廠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超預期的進展,種種跡象無不顯現出中國汽車市場“唯快不破”的競爭邏輯。
從這個角度來看,時間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已是這個速度時代不爭的事實。如果特斯拉一年不出新車型、蘋果撤銷汽車部門等傳言被坐實,這些曾經的領潮者難免不會被奮力奔跑的後來者所超越。在這個速度時代,中國不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基地,同時也是全球汽車技術路線的測試場、全球汽車企業優勝劣汰的試驗場,汽車業被速度時代改變的競爭邏輯即將在這裡得到證實。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