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戚嘉林:鄭成功復台 兩岸一中的歷史事實
http://www.CRNTT.com   2022-03-29 00:08:08


3月27日,台灣十多個統派團體舉辦“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的時代意義”座談會
 
  鄭成功所提前述說法可說是“兩岸同屬一中”的原型論述,有理有節,氣勢磅礡。在荷蘭人敗退台灣後,西方不乏論者寫書回憶、或為文評論,未聞對此提出反駁,等同承認鄭成功的論述。何況,荷蘭人是與中國大明朝將軍鄭成功於1662年簽署的條約,是中西方近代首次簽訂的國際條約,那是在被西方視為“近代國家開始”1648年所簽西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後十三年所簽,西方當然知道中荷條約的歷史意義。影響所及,這也是為何在十八、十九世紀長達二三百年的期間,在西方出版的世界史認知中,在西方製作的世界地圖中,都毫無懸念地承認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份。

  所以,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日前訪台時,稱“我們一直都知道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是違反世界史的常識。何況,當西方世界史開始認知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份時,美國今日領土的夏威夷、新墨西哥州都還不知道在那裡。 

  鄭成功收復台灣,是率南明政權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及其官員東渡,相當於今天屬於中央政府職能的內政、財政、教育、國防、司法、經濟等各行政部門東遷,並且還在台灣設立一府二縣。故鄭成功收復台灣是我國第一次將政權入駐台灣,開啓台灣進入我們中國“國家治理”的新時代。此外,鄭成功東遷台灣也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集體強制性政治移民,一次移民25,000人,加上鄭成功入台前台灣已有漢人約 25,000人,使當時漢人在台灣以台南地區為核心,向南北遼濶的荒地拓墾,從而鞏固國家治理,也使得漢文化在台灣生根。

  鄭成功處於明亡清興改朝換代的大變動時代,就中華文化的高度,論者無不肯定鄭成功的忠義氣節。全國統一後,康熙皇帝立足於國族高度,康熙39年(1700年)頒佈聖旨“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肯定鄭成功。

  台灣閩南漢族對鄭成功是有特殊的感情,台灣社會是以鄭成功為榮,今日台灣各地主祀、陪祀、旁祀鄭成功的廟宇多達三百餘座,其中主祀鄭成功的廟宇,1919年日本人丸井圭治郎所撰《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就記載,當時全台灣以“開臺聖王”鄭成功為主神祭祀的廟宇就多達48座,分佈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屏東)、花蓮和宜蘭等地。

  就“延平郡王祠”“開台聖王廟”“鄭成功廟”的名稱而言,眾所周知,延平郡王係來自中土、開台聖王則指本土,從而具體說明,台灣社會是以神格化的尊崇方式,將鄭成功內化為台灣這塊土地的一部份,內化為全中國歷史記憶的一部份。故鄭成功成是連結兩岸歷史記憶,共構兩岸心靈契合的歷史紐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