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匯局最新數據,2021年末,中國外債負債率為15.5%,債務率為77.3%,償債率為5.9%,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44.5%。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分別為20%、100%、20%和100%)以內,遠低於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整體水平。
“綜合來看,中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溫彬說,需要指出的是,評價一國外債情況,不能只盯著規模,更要看結構,尤其是幣種、期限以及債務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日前在香港,中國人民銀行成功發行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此次發行受到境外投資者廣泛歡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踴躍參與認購,投標總量超過220億元,約為發行量的4.4倍。
人民幣央行票據受追捧是人民幣債券強磁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債券先後被納入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等國際主流指數。摩根大通環球企業支付部大中華區總經理顧瑋認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更多的全球投資者將與中國這個重要的市場聯繫起來。中國債券被納入相關指數,預計將為中國債券市場帶來2500億到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國際投資者認可中國市場前景,穩步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債務證券餘額不斷增長。外匯局數據顯示,債務證券在全口徑外債餘額中的占比由2016年末的16%提升至2021年末的32%,債務證券餘額增長占近5年外債規模增長的五成。截至2021年末,國際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市值是2016年底的5.6倍。
上述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債務證券餘額增長主要源自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其中境外投資者超五成為境外中央銀行,以長期配置人民幣資產而非短期盈利為目標,投資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債務證券占比不斷提升,進一步增強了外債規模和結構的穩定性。此外,本幣外債占比提升、中長期外債占比增大助推中國外債結構進一步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