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據中國網報道,“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曾幾何時,這句名言被西方奉為圭臬,成為西式言論自由的象徵。然而,近年來的國際實踐一再證明,“西方言論自由”已淪為一句空話,甚至很多時候只是一句謊言。
在俄烏衝突持續發酵之際,國際互聯網上也在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不過,在主流平台盡被美國掌控的背景下,這場鬥爭更像是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單方面絞殺。
編造謊言掩蓋真相
西方媒體往往熱衷於從個體視角觀察某一重大事件,力圖用這種方式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在俄烏衝突中也不例外。然而,西方媒體、自媒體精心挑選、用來煽動對俄仇恨的“人與事”卻屢屢被曝造假。
2月25日,一則標題為“烏克蘭父親淚別女兒,隨後準備與俄軍作戰”的視頻在推特上流傳。聳動的標題再加上美國平台的大力推送,其日播放量就達到700萬。之後,美英澳等媒體迅速跟進,渲染悲情氣氛,引導輿論討伐俄方。然而事後證明,畫面中的男子是烏東地區的親俄人士,其將妻女安排前往俄羅斯後,投入了對烏作戰。
2月27日,BBC視頻節目在介紹“俄軍炮擊烏克蘭哈爾科夫市導致房屋受損”時,卻用上了一張烏軍炮擊頓涅茨克造成居民區損壞的照片。國外的多個信息源均可證實拍攝地點位於頓涅茨克,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駐頓涅茨克的報道員拍攝當地遭到炮擊的畫面時,恰好也拍到了這座建築,足可以證實BBC造假。
3月6日,一張滿臉是血、坐在床上哭泣的孩童照片登上推特熱搜。被推特標注為“媒體和新聞公司”的“EMPR.MEDIA”配文煽情道:“還需要出現多少這樣哭泣的孩子,才能讓決策者們下定決心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然而尷尬的是,這張照片早在2018年就被BBC在報道敘利亞戰爭時使用過。或許是為了讓照片看起來更“逼真”,讓孩子的膚色看起來更白、更像“歐洲人”,這張被翻出來的舊照還特意被調高了亮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