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積極應對氣候風險對經濟韌性的衝擊
http://www.CRNTT.com   2022-04-14 08:39:36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可追蹤的證據表明,人類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資源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風險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氣候風險可以劃分為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物理風險是指氣候變化導致的物理環境改變給經濟社會系統帶來的風險,可能導致經濟系統的短期癱瘓;轉型風險是指氣候政策在促進經濟社會系統轉型過程中誘發的系統性風險。

  光明日報發表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研究員和碳排放權交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孫永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劉玲娜文章稱,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經濟韌性進行重點研究。經濟韌性是指在面臨外部衝擊和政策變革的情況下,經濟系統表現出的恢復與反彈能力。隨著氣候變化議題在經濟發展中地位的凸顯,加強防範氣候風險對經濟韌性的衝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

  文章介紹,世界氣象組織報告表明,2021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出1.11℃,已接近《巴黎協定》溫控目標1.5℃的下限。以變暖為特征的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發生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具體包括對水資源、海洋與海岸帶、生態系統、農業、人體健康等造成的損害。

  就水資源而言,氣候變暖導致的降水帶北移和強度增加,會使得我國西部地區部分河流徑流量增多,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緩解該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增大濕地面積,但持續高溫又會導致黃河流域上游地區蒸散發量增加,地表徑流量減少,導致氣候敏感型地區森林面積減小、草原脆弱性上升。同時,極端降雨頻率和持續時間的增加,會導致部分地區洪澇災害風險明顯增加。從海洋與海岸帶來看,氣候變暖會導致海洋生態災害頻發,海平面上升加劇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對沿海地區經濟系統造成衝擊。從糧食生產來看,氣候變暖會導致農業病蟲害加重、農田生產環境退化、氣象災害趨強、灌溉水供需矛盾尖銳,從而增加糧食作物減產風險。在人體健康方面,氣候變暖可能間接影響自然環境中傳染病的病原體、宿主和傳播媒介,從而改變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途徑,增加傳染病暴發的可能性。

  氣候變化的轉型風險

  文章認為,碳定價、碳考核和碳環評等氣候政策的實施,能夠有效促進能源系統和“兩高”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可能誘發系統性風險。

  一是企業經營風險。為減緩氣候變化,各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規,使得企業逐漸從自願減排轉變為強制減排。企業在適應新規則的過程中,可能面臨被迫急速轉型甚至經營中斷的風險。此外,碳定價等政策會推升“兩高”行業的生產成本,短期內會降低相關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是技術創新風險。在“雙碳”目標下,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低碳技術創新方面的投資。比如,針對高能耗的傳統工藝過程進行綠色技術革新、積極使用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和扶持低碳或零碳產業,等等。在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新技術、新能源,生產成本勢必會大幅升高。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研發的高成本可能會使企業面臨轉型失敗的風險。

  三是區域經濟降速風險。一些地區(主要是資源密集型地區)的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的開發和加工,當市場因“雙碳”目標而降低對化石能源的需求時,有可能使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降速。

  四是能源轉型風險。從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是控制碳排放的最主要手段。能源轉型涉及就業安置、資產盤活、技術研發、設備購置更新等諸多環節,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必須穩步推進。否則,能源供應的小幅波動有可能通過經濟系統放大,擾亂現有的經濟運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