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加劇,有的超出預期。
3月份以來,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等不利因素衝擊,我國居民消費、工業生產和物流運輸等受到一定影響。與此同時,俄烏衝突起伏震蕩、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飈升、海外通脹壓力上升等,也給我國市場主體帶來較大衝擊,產業鏈供應鏈持續承壓,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一季度我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勢頭,未來支撐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新的經濟增長潛力又從何而來?
投資潛力仍然較大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投資仍然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和抓手,投資增長潛力仍然較大。”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說。
從近期數據看,今年前2個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2%,比2021年全年增速提高了7.3個百分點,也明顯高於前兩年3.9%的平均增速,實現了良好開局。其中,高技術領域投資成為亮點,同比增長34.4%,社會領域投資保持高增長,同比增長19.1%,體現出投資結構的優化。
魏琪嘉表示,從全球範圍看,我國資本積累水平仍將保持世界前列。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24年我國國民儲蓄率仍將高達39.8%,遠高於同期26.6%的世界平均儲蓄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同時,隨著技術進步,資本有機構成也在進一步提高。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任榮榮說,在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投資較快增長為實現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投資結構優化有助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中長期看,我國投資增長仍有較大潛力空間”。
在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下,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老齡化進程加快趨勢中,都蘊含著較大投資潛力空間。“比如,隨著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實施,包括綠色高效生態農業、新能源產業、傳統製造業綠色化改造、綠色新技術研發應用等在內的產業體系,孕育著巨大投資機會。再如,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適應消費增長及結構升級新變化,新業態、新模式領域的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投資需求隨之加大。”任榮榮說。
此外,基礎設施補短板領域也存在較大投資空間。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網絡精准“補短板”,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交通、能源、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硬基礎”和“軟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