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兒童食品不該是商家打的“概念牌”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15:46:53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光明網報道,兒童醬油、兒童面條、兒童水餃……近年來,市面上各種兒童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同款品牌只要沾上“兒童”兩個字,價格就要比普通商品貴出一大截,有的甚至要貴好幾倍。但也有家長心生猶疑,花高價買的兒童食品,真的能更貼合自家孩子的成長需求嗎?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兒童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對成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需求更豐富更全面,同時對食品添加劑的排解能力相對較差,這決定了他們對食品的需求與成年人不完全相同。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構建一套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生長發育特征的兒童食品標準,有助於更好呵護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幫助他們提升免疫力、增強體質,這也是許多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

  然而,當前市面上流行的兒童食品,卻未必具有上述功能。正如有專家指出,當前市場上流行的“兒童食品”,並非食品分類,而是針對兒童營銷的食品。其行情火爆的背後,是兒童市場的溢價高和好掙錢。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兒童食品市場背後,是商家精心設計的概念營銷。所謂的“兒童食品”,只是以企業標準作為產品標準的普通商品,是否真正具備兒童身體成長發育所需營養,還得打個大問號。

  長期以來,我國兒童食品的行業標準缺失,讓這一細分市場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過去,還有許多雖然沒有打著“兒童食品”旗號、但實際上以兒童為主要銷售對象的商品,例如“高油、高糖、高鈉”的辣條,許多都出自衛生條件一般的小作坊。這些所謂的“五毛商品”,在廣大農村地區流行,對我國兒童健康成長帶來危害。近幾年隨著相關治理的深入,這些探觸兒童食品市場下限的商家難以為繼,而那些走高端化路線的商家仍沒有受到應有的監管和約束。兒童食品的行業標準缺失,使許多食品企業想開發兒童食品市場,在這個高溢價、高利潤的行當裡分一杯羹。

  讓兒童食品“名副其實”,關鍵是要標準先行。2020年6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等聯合發布了一份《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其對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規定,這是我國首個關於兒童零食的專門標準,不過,這個標準屬於行業協會出台的指導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對商家的約束作用比較有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