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江論壇:學者論“總體方略”引領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2-04-23 00:19:16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中評社 郭雲驕攝)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張爽 實習記者 郭雲驕)第九屆大江論壇智庫分論壇4月22日下午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辦,與會學者圍繞“‘總體方略’引領未來”發表主旨演講,他們認為,解決台灣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台灣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最終實現。探討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是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重要主張,為一體兩面,有宏觀與微觀、政治性與事務性等辯證關係,值得深究探討。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了“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概念。如何理解這一方略?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認為,黨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體現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就是要尊重和順應兩岸14億中國人的主流民意。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大陸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正是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理念的體現。也正是基於此理念,大陸一直高度重視台灣同胞的關切和福祉。

   他認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故必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完成國家統一;同時,解決台灣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台灣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最終實現。長期以來,大陸始終把開展兩岸交流合作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重要手段,但實踐表明,僅僅依靠交流合作並不足以推動兩岸邁向和平統一。今後,一方面要繼續深化和擴大兩岸交流,另一方面也要扎實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切實為推進國家統一進程注入更大動能。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鄭劍認為,從俄烏衝突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未來世界,起碼有四點是確定的:一是冷戰甚至戰爭時代的思維依然頑固;二是戰爭仍將是解決政治問題的重要選項;三是霸權主義始終是這個世界的亂源;四是意識形態在國家利益面前不堪一擊。

   鄭劍說,拜登政府把台灣問題列為中美關係“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中的“對抗”領域。不能期望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會善罷甘休。在美國人眼里,台灣是“以台制華”棋子和“以戰耗華”的炮灰。

   鄭劍認為,不能把和平統一政策與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政策對立起來,非此即彼地機械理解。和平統一與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從來都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中國人歷來主張“慎戰”,所以,大陸方面反覆強調堅持和平統一基本政策。但中國人從來也沒有主張“不戰”,所以大陸方面尚未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不承諾放存使用武力的初衷還是為了“不戰”,過早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只能導致“必戰”。如集台灣方面一些人看不清其中的奧妙,把台灣全方位改造到大陸方面斷定非用戰爭手段無法徹底解決,甚至一般情況下的和平解決將後患無窮的時候,都可能致戰。“台獨”的滅亡,要麼是台灣社會民意反思的結果,要麼是逼迫大陸放棄和平統一政策而一戰定乾坤的後果。

   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劉性仁發表視頻演講,他表示,大陸現在的對台政策為習五點、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結合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例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幹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探討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是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重要主張,為一體兩面,有宏觀與微觀、政治性與事務性等辯證關係,值得深究探討。

  劉性仁說,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方面,當今局勢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尤為重要議題,特別在中美競爭多於合作情況下,兩岸關係穩定非但對區域和平扮演重要角色,更對人民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

  “對於大陸當局來說,和平統一仍為主要旋律,武力統一不利於兩岸融合;台‘倚美抗中’及‘以疫謀獨’注定不會成功;兩岸關係不宜成為台灣選舉操弄議題,否則只會增加台海風險;兩岸融合仍需靠兩岸中國人民智慧來解決;台灣問題不能成為大陸發展上的障礙;針對美軍售、美台軍事交流、美高層訪台、台灣問題國際多元化等都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把台灣當成工具來操作是非常危險,極有可能引發兩岸危機;至於俄烏衝突對台的啟示便是要設法避戰,避免與大陸做正面衝突。”劉性仁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