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約:熱衷集團對抗的變態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22-04-23 14:32:27


 

  2021年,北約拋出新的戰略概念“北約2030年議程”,在將俄羅斯列為主要對手的同時炒作“中國威脅”,宣稱要減少各成員國在威脅認知上的差異,要加強政治融合。

  可以看到,北約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於歐洲範圍,它的黑手越伸越長,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到眼下的俄烏衝突乃至“印太地區”,北約不斷鼓噪威脅和對抗。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羅伯特·韋德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渲染外部敵人的威脅,實際上是為了黏合北約內部成員。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一再為烏克蘭局勢“火上澆油”,促使俄烏衝突升級,目的之一就是迫使歐洲拋開在北約戰略概念上的分歧,加強歐洲與美國的政策捆綁,這樣自然就能消解北約冷戰以來的“身份危機”。德國《商報》評論,這場衝突對“腦死亡”的北約起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

  違背歷史潮流

  一些媒體和分析人士指出,北約作為冷戰產物,秉承過時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搞集團對抗,追求“絕對安全”,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包括在俄烏衝突中的“拱火”行為,北約的所作所為毒害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安全隱患,違背廣大發展中國家意願。

  美國《外交官》雜誌指出,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應對烏克蘭危機上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有著明顯分歧,“這些國家的態度反映了對加劇地緣政治對抗做法的警惕”。

  拉丁美洲新聞社評論,俄烏局勢緊張時北約和七國集團召開峰會,北約談論武器,七國集團甚至沒有停下來看看通脹水平、失業率、新冠疫情以及世界各地的大量難民。在布魯塞爾,他們只談論火藥,而不是食品或藥品。

  挪威東南大學教授、《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誌編輯格倫·迪森發表的分析文章認為,世界正向多極時代轉變,北約卻自我定義為一個“永恒的力量”。在北約霸權的語境下,入侵成了人道主義干預,政變成了民主革命,而顛覆政權成了促進民主,炮艦外交成了航行自由,酷刑成了強化審訊技巧,勢力範圍成了一批治理有方的國家,軍事集團擴張成了歐洲一體化,支配成了從實力地位進行談判,清除烏克蘭媒體和政治反對派成了捍衛民主防止俄羅斯發動混合戰爭,而俄羅斯要求北約保證不搞擴張主義則成了侵犯民主與主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