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馬曉霖:俄烏衝突的前世今生
http://www.CRNTT.com   2022-04-24 00:20:39


俄烏民族的勢力分布圖(視頻直播截圖)
 
  他續指,蘇聯解體後,前蘇聯的東歐集團改弦易幟,但俄羅斯在葉利欽時期十年苦戀西方未果,西方持續東擴,俄羅斯情感強烈受挫,利益持續受損。加之俄羅斯民族主義回潮,俄羅斯人大民族主義和對於蘇聯時期大國地位的追求成為新的政治時尚。所有的這些因素都推動了俄羅斯人在21世紀20年代開始對北約和西方世界的戰略反擊,也可以說來算冷戰後的30年總賬。
 
  馬曉霖將俄羅斯和北約的關係概括為“求愛不成反目成仇”。1991、2000、2003、2008,俄羅斯四次申請加入北約未果。期間雙方仍接觸、達成了一系列合作。1991年,北公與俄羅斯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確立冷戰後的大關係。1994年,俄羅斯加入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後續與北約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如《北約與俄羅斯相互關係、合作與安全基礎文件》)。2002年,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成立,此後雙方在打擊恐怖主義、阿富汗以及武器不擴散等領域展開合作。

  “但自2005年東歐一系列國家發生顔色革命後,俄羅斯的恐懼感越來越強。危機感積累到到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北約決定暫停與俄所有合作,僅維持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北約不承認烏東獨立地位和俄羅斯對克里米亞主權,俄羅斯也未停止俄烏邊境軍事行動。”

  馬曉霖表示,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淪喪始於斯大林防線於1990年變更。蘇聯解體後葉利欽的防線一退再退,北約東擴致使其1999年和2004年兩次變更,最後只剩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一線,這已經到了普京的最後底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