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和戰略抉擇,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為實現中國經濟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明確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我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百年來,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今天,我們正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鬥,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萬美元,超過世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這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奠定了堅實基礎。把握新發展階段,必須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把黨和國家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明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要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要不斷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要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新發展理念系統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把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整體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全社會活力和內生動力的改革,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明確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加明顯,我國作為超大規模經濟體,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將不斷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實現良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在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瓶頸、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科學技術重要性全面上升的情況下,必須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滿足國內需求,又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趙昌文(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