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走進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中池鎮堰坪村,滿眼都是生態之美:嬌嫩欲滴的櫻桃掛滿枝頭,繞梁飛過的燕子正忙著啄春泥;坡上有叢叢翠竹、片片梯田,優雅的白鷺在空中翩翩起舞;深山茂林中,則是朱鹮等珍禽異獸栖息的樂園……
石泉縣因“石隙多泉、徑流不息”而得名,自然山水俱佳。然而,同一幅美景,外來者紛紛點贊打卡,以前本地一些村民卻守著青山綠水日子過得緊巴巴。這裡北依秦嶺、南枕巴山,長期交通不便、產業不旺,村民在當地找不到致富門路,紛紛進城務工。好在,隨著打贏脫貧攻堅戰,終於摘掉了千百年來的貧困帽子。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如今秦巴山區的村莊在變,變得更富裕、更宜居。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抓好項目管理,成為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撐。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秦巴山區自然災害頻發,脫貧不易,鞏固更難。穿堰坪村而過的河流岸邊,就有不少樹木向下游方向偏倒,這是去年夏天暴雨留下的痕跡。
“這些年,我們守住了一條底線,就是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中池鎮四級調研員張黎明掛聯幫扶堰坪村。他告訴記者,由於監測精准、政策到位,雖有村民遭遇災害、患重病等,但該村至今沒有一戶一人返貧。
為了壯大集體經濟,中池鎮依托生態優勢引進市場主體,以堰坪村為核心區打造“中池花海·魅力田園”項目,2021年種植蜂糖李500餘畝、車厘子500餘畝,栽種月季、波斯菊等花卉20萬株,建成了卡丁車、彩虹滑道、游樂園、碰碰車等游樂設施。中池鎮黨委書記夏玉剛介紹,項目自今年2月份試運營以來,共接待各類遊客5萬餘人次,希望適應疫情防控態勢下的“微旅遊”特點,將其打造成鄉村游樂園。“如今,堰坪村常住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例約六成,是不少空心村的兩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