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數字化課堂 如何給教與學帶來新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5-03 20:48:44


 
  “2012年是世界‘在線教育元年’。從那時到現在,‘教’與‘學’的形態,無論是內容、形式還是場景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夥人於進勇表示,“一位老師說,他在過去20年一共教了2000個學生。今天下午線上一堂課,在線的學生就達到了3000人。一個學期教的學生數量相當於過去20年的總和,這就是在線教育帶來的巨大價值,效率大幅提升,成本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個性服務不足、互動體驗欠佳,資源瓶頸仍待破解

  那麼,這些數字化課程資源究竟是否受學生青睞呢?

  “線上課程一般比較精煉,不像有的線下課堂老師會有些發散,讓我們抓不到重點。慕課課程大多重點鮮明、條理清楚,配套習題也會緊扣重點難點做有針對性的訓練。此外,聽慕課還可以自己把控時間,不像線下課程,有時候‘不在狀態’,但必須按課表時間上課,這樣更靈活、效率更高。”廖敏悅最欣賞的是慕課的時間自由度和講解條理性,“此外,傳統課程一般比較嚴肅,而慕課的討論區很活躍,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其他同學對課程內容的看法。”

  “我認為慕課最好的一點是把多媒體的優勢最大化。我們可以在聽課時看紀錄片,對知識的理解更多元,信息渠道大大拓展了。”朱沁雯表示,課堂45分鐘的內容實際上很有局限性,要想真正將知識學透,或者深度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就要利用信息化資源獲得更加系統、專業的知識。“把更多知識送到大家手裡,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讓公眾碰得到、夠得著,這是數字化課程平台更大的意義。”

  “相比線下課,線上課程的互動性其實還是有缺失,而且部分習題做起來覺得是重複練習,但為了完成任務必須做,和學生實際掌握程度的貼合性有挺大差距。”廖敏悅說。朱沁雯也觀察到,除了課程練習、評價環節沒能提供個性化、針對性服務外,“打卡”要求也造成了評論區一定的“劃水”現象。“為了獲得討論部分的分數,不少同學在討論區‘刷熱度’。只要發出幾個字,不管有沒有思考,就算‘完成任務’了。這很形式化,對於促進課程內容的認知、消化作用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