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光明網) |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大力發展、廣泛應用海洋衛星,是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技術手段。從2002年5月15日我國首顆海洋衛星——海洋一號衛星發射至今,已經過去20年。作為中國海洋衛星的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持續深入探索、頑強刻苦攻關,推動衛星性能不斷提高、應用日益廣泛、效益更加顯著、服務遍及全球。
“藍色國土”有了“天眼”
我國自1986年起開始組織開展海洋衛星的研製與發射論證工作。1997年,海洋一號衛星被正式批准立項研製。2000年11月,中國政府發表首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明確指出要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海洋衛星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海洋一號衛星研製的過程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團隊積極創新,實現多項關鍵技術突破。“為了減輕衛星重量,海洋一號衛星採用了單軸驅動器驅動兩個太陽翼的技術,這在當時不僅是國內首創,在國際上也不多見。另外,利用網絡技術最新成果進行星務信息系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電纜的數量與重量,同時也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衛星研製的電信號干擾難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海洋一號系列衛星研製專家解釋。
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實現了我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5月29日上午,衛星接通地面,傳來第一軌遙感圖像數據,圖像清晰,海洋特征明顯——我國廣袤的“藍色國土”從此有了“天眼”。
海洋衛星家族“添新丁”
2007年4月11日,我國第二顆海洋水色衛星——海洋一號B星成功發射。與海洋一號衛星相比,海洋一號B星的觀測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在軌運行的穩定與可靠,實際在軌壽命達到9年10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