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激發內生動力 促進持續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22-05-19 08:05:13


 
  首先,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壯大。近年來,中國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已形成新動能推動經濟增長。從2022年一季度數據看,新動能正在持續加快形成。一是製造業占比繼續提升。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2%和8.1%,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二是消費主導作用明顯。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三是綠色轉型穩步推進。綠色低碳產品較快增長。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了140.8%和24.3%。清潔能源消費占比繼續提升。一季度,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8%。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3%。

  其次,創新驅動作用不斷增強。創新驅動對經濟轉型的作用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42.6,比上年增長6.4%。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且逐年上升,從2015年55.1%上升到2019年的59.5%。創新驅動確保中國從高增長階段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體現在:一是R&D經費投入強度屢創歷史新高,研發投入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中國R&D經費投入達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投入強度為2.44%,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已接近OECD國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研發經費支出的快速增加有力支撐了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創新產出持續提升,中國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創新能力向高質量發展要求穩步邁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1年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在132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2位,較上年再提升2位,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自2013年起,中國排名保持持續穩定上升勢頭,9年間提升了23個位次。三是創新發展態勢持續。新產業不斷成長。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8%,均保持較快增長。新模式、新業態持續壯大。一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在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3.2%。

  再次,綜合調控體系為穩增長保駕護航。一方面,宏觀調控政策超前發力。貨幣政策方面,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於5%的農商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該次降准為全面降准,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財政政策方面,節奏前傾信號更加明顯,財政部在2021年底就已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截至3月末,今年3.6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中用於項目建設部分已全部下達;今年下達的專項債額度在9月底前發行完畢,預計二三季度會迎來專項債發行高峰。這些專項債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逆周期調節與跨周期調節結合兼顧短期與長期目標。與逆周期調節相比,跨周期調節更加側重於對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優化,更加注重穩增長和防風險的統籌推進,從而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潛力和內生動力。從中長期看,無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擴大內需戰略落地,都離不開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而這些也正是跨周期調節的內在要求。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兩者之間具有高度互補性,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確保兼顧經濟增長中的短期“穩增長”目標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對於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意義重大。

  最後,隨著改革進程加快,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將逐漸釋放。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為今後一個時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行動綱領。從中國當前的情況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和培育國內市場潛力,穩住市場主體,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擴大生產可能性邊界。從需求端看,還有利於降低消費成本,擴大國內市場的消費容量;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消弭內部市場阻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以自身最大的確定性來抵禦外部不確定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