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多地積極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 提高宜居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5-20 09:36:23


(圖片來源:央視網)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小微濕地,讓城市“毛細血管”更健康

  車行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穿過林立的高樓,進入黃孝西路後,喧囂漸弱,再往西行幾分鐘,靜謐的西北湖濕地公園就映入眼簾。

  “這幾年,西北湖濕地裡小水鴨、黑水雞等水鳥在增多,有時候還能看見天鵝。”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顔軍介紹。

  西北湖濕地面積約1.09公頃,在2019年進行修復前,雨污合流加上水生植物偏少,造成水生態受損。“濕地修復要充分考慮原有生態,確保修復後生態系統的穩定,以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實現。”武漢市濕地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李鵬介紹,作為城市內的濕地,西北湖濕地的水與外界並無連通,修復起來更困難。

  為了提升西北湖濕地自淨化能力,武漢市採用了“食藻蟲引導的水下生態修復技術”。“我們先在水下種植苦草等水生植物,建起水下森林;然後引入食藻蟲解決藻類泛濫問題;再引入魚類解決食藻蟲過多問題;最後,構建出了‘食藻蟲—水下森林—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的共生體系。”西北湖綠化廣場負責人王葉龍介紹,改造3年來,西北湖濕地水質常年達到Ⅲ類,冬季時能達到Ⅱ類。

  據統計,2019年,武漢擁有小微濕地總面積6.35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41%,這些小微濕地就像城市的“毛細血管”,有效幫助武漢蓄洪抗旱、調節氣候。

  結合當地河湖密布的實際狀況,2021年,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制定了《武漢市小微濕地保護與修復指南》,總結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的修復方法。“我們將8公頃以下的自然濕地都納為小微濕地,濕地保護範圍更大,不同類型的小微濕地保護修復技術重點也各有不同。”李鵬說。

  今年3月,武漢市出台2022年綠化工作方案,濕地保護和修復就是其中的一項重點任務。未來3年,武漢還將打造50處小微濕地,並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濕地進行數字化、標準化、常態化管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