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拜登訪問韓國時簽署了一項向烏克蘭提供約400億美元的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法案。美聯社解釋說,美國總統在外訪時簽署法案的情況很少見,反映了對烏克蘭援助的緊迫感。但綜觀當前世界形勢,這一舉動並非美聯社講的這麼簡單。
據媒體報道,該法案包含向烏克蘭提供約24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逾80億美元的一般經濟援助和近50億美元的糧食援助等,其中包括適度的糧食援助預算。眾議院5月10日在兩黨支持下將該法案通過了參議院,但該法案因參議院部分共和黨人反對加快審議而被推遲。最終參議院在19日通過了該法案,繼而出現“戲劇性的一幕”:美國政府官員乘坐民用飛機將法案帶到了首爾,拜登在訪韓期間得以簽署該法案。
仔細分析該法案的出台過程和內容不難發現,拜登在訪韓期間簽署該法案,並非僅僅因為眾議院通過此法案時,拜登已登上去韓國的飛機和緊迫對烏克蘭援助這麼簡單。在俄烏衝突呈膠著狀態的特殊時刻、於當年美國參與的朝鮮戰爭這一特殊地點、簽署一份支持烏克蘭的特殊法案,起碼有兩點“特殊意義”:一是展示對通過烏克蘭打擊俄羅斯的“堅定支持”;二是展示在朝鮮問題上對韓國“堅定支持”。
最近國際上有些學者,以及島內“台獨”分子仍“固執”地聲稱,“大陸一旦武力收復台灣,美國會介入戰爭、保衛台灣”云云。其實,與中國正面“死磕”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更何況借台灣問題與中國死磕,收點保護費事小,把自己拖進去反而可能會得不償失。
美圖謀已引起各國警覺
弄清這一點,就明白了美國為什麼願意對烏克蘭施以約400億美元援助,並且在韓國簽署這一法案;也明白了美國為什麼一方面表示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不支持“台獨”,一方面又繼續打“台灣牌”。由此也不難看出,台灣只是美國的一枚棋子而已,只是島內那些“台獨”分子一廂情願,以為美國真把自己當成了主角,甘當美國的反華馬前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