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工業向數碼轉型 李家超:無創科就無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5:42:56


 

  鄧希煒表示,目前五間頂尖大學有很多生物科技、醫學、西藥方面的研究,但卻沒有商業化,忽略了香港在健康科技方面的優勢。“創新園”基地是一個很好的樞紐,給本港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製造產品的機會。在工業中心的帶動下,這些企業能補充製造的缺口,完善本港上中下游的生態鏈,亦能促進經濟多元化。

  鄧希煒續表示,廢物處理向來是香港的迫切問題。發展綠色科技不僅可以改善環境,還可增加就業多樣性。港大研究團隊發現,超過六成綠色企業在港設立生產線所需空間超過1萬平方呎,反映回收業未有利用先進技術。若能善用科技,即可有效降低用地及生產成本。

  至於食品科技方面,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亦於日前透露,政府現已邀請科技園構思發展“AMC 2.0”,相信會循食品製造方向研究,期望繼續提供高效廠房、無塵車間及自動化技術配套,便利更多行業投入創新製造。

  未來工業發展:

  是潮流也是科研競爭

  事實上,香港再工業化亦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國際化等優勢。立法會議員孫東對大公報記者表示,香港院校的研發人員擁有豐富的國際科研合作經驗,是國家創新體系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基礎上進行的工業發展將是一種新潮流,而世界未來的工業競爭,亦是科研的競爭。”

  其次,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由港的地位、便捷的多模式聯運網絡,一直是亞洲區內的物流樞紐,擁有國際化的營商優勢,在國際貿易中占重要地位。第三,香港背靠祖國,擁有廣闊的內地市場,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使得香港更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擁有源源不斷的發展機遇。

  話你知:港式“工業1.0”至“4.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