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唯物史觀視域中的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6:21:4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進程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中國式現代化,激活“資本的文明面”,化解資本的生產性矛盾,避免陷入資本權力化和資本形而上學的窠臼,為人類社會走出以資本邏輯為核心的西方現代化困境,提供了新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發揮“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的優勢”

  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關係並非線性決定論,在具體的國家形態中生產關係發揮的實際作用比生產力要復雜得多。從“生產力—生產關係—國家”關係鏈看,生產力強調的客體性邏輯與國家強調的主體性邏輯,可以通過生產關係的主—客體性邏輯發生作用。也就是說,一個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國家,可以通過變革生產關係和採用先進國家形態的方式,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追趕和跨越式發展,這也是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穀何以可能”的基本邏輯。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經濟與政治之間是決定與被決定、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兩者之間是一種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又互相對立、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中國式現代化有效利用了經濟與政治的辯證統一,能夠充分發揮“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的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社會主義”和“中國”的雙重屬性,既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也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化。傳統中國的一個突出特征在於,以“大一統”為根本的政治組織原則,以政治來安頓經濟社會文化等要素。與西方的政治和經濟相分離不同,在東方尤其是中國,經濟活動從來就被定義為國家責任的內在部分,國家把推動經濟發展作為己任,同時也從中獲得政權統治的合法性。當然,古代社會的皇權制度使“大一統”格局難以充分展現,“家天下”壓抑了“大一統”內在的“公天下”的價值訴求。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真正解放了“大一統”內在的“公天下”的價值主張;能夠集中力量辦深入民心的大事,使國家意志始終圍繞著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而運行;真正形成了“大一統”政治原理與“天下一家”政治理想的內在一致。堅持黨的領導,是對中華文明“大一統”政治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