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網評:以數據支持青年把握大灣區機遇
來源:大公報 作者:黃元山、郭凱傑、麥穎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發布三年多,政府和民間一直以來都不遺餘力地鼓勵香港青年北上發展,抓緊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不過,對於青年北上是否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坊間乃至青年本身也有不少憂慮。筆者認為,我們必須以客觀事實來準確了解大灣區發展的情況。研究團隊早前對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的港人進行了一項調查,本文旨在分享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發現。
香港擁有五間全球排名頭一百的大學,教育質素的優勢也反映在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中。研究在大灣區各城市的比較中發現,現居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受訪香港人中,持有香港專上學歷人士的失業率比持有內地專上學歷的人士低,可見香港學歷的優勢。此外,大灣區就業人口的行業數據反映了區內不同城市的發展定位,例如深圳相比起其他城市,較為集中金融及保險業以及進出口貿易行業發展;廣州著重於資訊及通信行業;東莞著重於運輸及速遞服務行業;江門和佛山則著重於住宿及膳食服務等。區內各城市的產業較為多元化,能有效彌補香港產業單一的不足,為青年提供更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
科創產業亦是大灣區發展中的表表者,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從事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行業的受訪港人,人均收入水平均在6至8萬港元之間,遠高於香港雇員月入中位數(約19000港元),這收入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而言都極為可觀。實際上,在科創企業的集中地如深圳和廣州,很多企業都求才若渴,高薪聘請STEM專業的人才。由此可見,擁有STEM教育背景的港人在大灣區這一龐大市場發揮的空間實在無可限量。 |